新进公务人员退抚制度 确定提拨制纳入考量
新进公务人员退抚制度,确定提拨制纳入考量。(本报系资料照片)
军公教年金改革2018年7月1日上路,铨叙部今天公布调查,2019年度辞职的公务人员人数达1988人,但多数人员都选择保留年资。考试院也已针对112年7月1日以后新进人员规划全新退抚制度,预计年底前提出初步方案,「确定提拨制」也会纳入考量。
铨叙部今天在考试院会中报告「近3年公务人员退休资料统计分析及年金改革相关配套机制执行情形」,近3年公务人员退休人数约在6千至7千人左右,变化不大。
至于退休者的平均退休年龄约57岁,比之前3年的平均数略增0.89岁;平均退休年资则从29.7年,逐年增加至31.55年。考试院长黄荣村指出,年金改革后公务人员退休年龄虽略有成长,但与65岁法定退休年龄仍有相当的距离;而且年改的目标就是要减轻退抚基金的财政负担,这样的变化可以减轻年金的财政压力。
此外,他说,在少子女化与国人平均寿命上升的社会趋势下,公务人员适度延后退休也符合社会需要,实在无须过度担忧老化问题。
为了因应人口高龄化发展趋势,自100年起将公务人员支领月退休金年龄从50岁,延后至60岁(即俗称的85制),之后配合国家推动整体年金改革,接续从110年1月1日起再逐年延后至65岁。对于未达上述法定月退休金年龄者,同时搭配实施展期及减额月退休金措施,赋予公务人员更多退休生涯规划选择。
铨叙部表示,根据统计,109年度申请展期及减额月退休金人员已达千余人,占当年度退休总人数18%左右,显示已逐步发挥该机制效应。
配合年金改革实施的年资保留及年资制度转衔规定,任职满5年以上的离职公务人员,如不申请退还退抚基金费用本息,可以等到年满65岁之日起6个月内,再来请领离职前原公职年资的退休金;公职年资未满15年者,如有转任其他职域工作,该年资可以和原有公职年资合并计算达15年,以请领原公职年资的月退休金。
根据铨叙部的统计,2019年度辞职的公务人员人数达1988人,但当年度请领退还退抚基金费用本息者仅798人,远低于当年度辞职人数,显见多数离职公务人员都选择保留年资,使原有年资之退休金给与更具保障,有利于公、私人才交流。
黄荣村在会中裁示,公务人员退抚制度必须朝向永续发展,未来除持续针对制度进行滚动式检讨外,也须依法定时程规划112年7月1日以后新进人员之全新退抚制度,以建立更健全合理及兼顾基本生活保障与适足性的公务人员退休制度。
至于新进人员退抚制度的规划进度,包括确定提拨制、确定给付制和混合制的利弊都已在进行分析,铨叙部长周志宏在与媒体茶叙时表示,由于私校退抚采取「确定提拨制」,未来新的公教退抚是否也要改成「确定提拨制」?无论如何这都是重要的考量方向,目前正在收集资料,预计年前会有方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