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会造成生理疼痛 中研院与高医大医院展现研究成果

中研院生物医学研究研究员陈志成。(科技部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心理压力也会造成慢性全身疼痛中央研究院与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共组研究团队,找出纤维肌痛症可能的致病机转关键抑制剂,发现心理压力会造成生理疼痛,未来可望于纤维肌痛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已在9月发表在国际风湿免疫科权威医学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纤维肌痛症 (fibromyalgia) 是一种很常见却又神秘的疼痛病。在成年人中,约有2~6%的人罹患此病,是神经科及疼痛科门诊常见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征是慢性广泛性肌肉疼痛,并伴随疲劳、失眠、焦虑和忧郁。这些情形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甚至导致失能。

过去的临床研究发现,日常生活精神压力被认为会诱发或加重纤维肌痛症症状,然而,压力曝露与疾病发生间的因果关系在临床研究上仍然难以认定,且医学上对于该病的病生理机转也仍然不清楚。

由于纤维肌痛症和一般的肌肉发炎性疼痛疾病不同,抽血检查通常呈现正常的结果,故病人常常于各科门诊详细检查后却没有发现明确病因。目前纤维肌痛症的诊断缺乏临床可用的生物标记,主要仰赖临床症状及排除其它疾病。现阶段对于疾病的治疗,处理上仍以缓解症状为主。

在科技部支持下,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所研究员陈志成,与转译医学学程博士生、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洪志宪主治医师共组研究团队,由建立动物的压力模型,找出纤维肌痛症可能的致病机转。

团队以噪音刺激作为心理压力源,发现小鼠在经由反复及间歇性心理压力刺激后,会发生长期的非发炎性疼痛表现,并伴随疲劳及焦虑等行为变化,就如同临床上纤维肌痛症的病情表现。

此外,研究也发现反复压力曝露会引发生物体产生过量的氧化压力,而造成体内脂质的氧化性伤害,进而导致续发性的溶血卵磷脂16:0 (LPC16:0)浓度上升。其中,过量的氧化脂质LPC16:0会活化肌肉组纤上常见的第三型酸感知离子通道(ASIC3),因而导致疼痛讯号的活化,而造成慢性疼痛过敏感表现。该发现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未来可望用于纤维肌痛症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