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一14亿盖物流中心 背后新零售三部曲拆解

杏一董座陈丽如砸重本盖物流,要让逛街、下单、取货不再受限于线上或线下。(图/骆裕隆摄)

某天,你觉得膝盖痛,上网搜寻解方,找到一款护具不错,决定到门市试穿,店员介绍各款护具用法,你试穿后决定某款,并添购几罐保健品,几小时后,宅配到府。

这是杏一药局对新零售的想像。而补足上述场景的最后一块拼图,正是它斥资14亿元的自动化物流中心

先整合线上会员资讯导流

资本额逾4倍金额打造物流,为的是让消费者可线上下单、门市取货,或是门市下单、宅配取货,做到不分线上线下的OMO(虚实融合)购物

走到这一步,身为全国最大医材辅通路的杏一,足足花了7年。

最早,它在2013年推网路商城,透过让商品在线上曝光,再用折价券等方式,将线人流导入线下门市,这阶段是O2O(线上到线下)。

第二步,为了做好会员精准行销,他们从5年前整合会员资料消费行为,并在2018年将实体门市会员卡和Line官方帐号交叉比对,以推播更精准的广告资讯。比如,在耗品快用完时推优惠券,或对曾购买保固产品的顾客提醒回门市保养检修

现在,杏一Line官方帐号好友数超过70万,高达9成都绑定门市会员卡。因为O2O、精准行销布局得早,也让它营收连2年双位数成长。

这效益在疫情期间更被凸显,因为顾客不敢靠近医院门市,他们透过分析会员以往的消费习惯,主动call out客户,推宅配货到付款。今年前3季营收不仅没下滑,还较去年同期成长12%,预计全年营收将创历史新高。

第三步,它正在做的是OMO,门市都将变成体验中心。因为,医材辅具为主的医疗型门市已逐渐饱和,且实体门市的专业咨询,在电商上很难发挥。「我们医院型门市已经200多家,(医院)里面一家、外面一家、后门再一家,」杏一总经理蔡德忠说。

因此,它们新增健康照护为主的社区型门市,目前已开65家,在全公司门市里约占25%。「以前是生病才会去药局,但现在药局已经变生活健康中心,」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组长张慈映观察,透过与药师面对面互动,中间会产生很多导购商机

因为药师可做线上线下导购,社区型门市的商品应少量多样,让顾客体验后直接在门市下单,快速到货。这可让顾客享有实体门市体验的好处,也能发挥电商一站购足、宅配到家优势

「未来消费者购物都不带钱了,那为什么还要带着货?」杏一副总经理魏子文说,从顾客到门市选购,到商品从物流中心直接出货,6小时就能到府。这种就近体验、快速出货的模式,必须仰赖有效率的自动化物流中心。

释放店员时间,更专心服务

一来,砸重本买自动化设备在于,宅配订单不像门市叫货,品项、数量、频次都难以预测,更需要自动化拣货。

二来,一举将自行送货的商品比率,从以往的2成提高到8成,减少让各品项供应商自行送货的比率,透过弹性调货,减少门市等货时间和库存空间,让门市可增加品项数、放更多元的商品供消费者体验。

三来,过去只要各式供应商送货到门市,不管店里有无客人,门市人员都得优先点货,「不知道是服务送货司机还是客人,」蔡德忠说。如今,商品集中入仓至物流中心、再统一出货给门市,门市人员可花更多精力服务顾客。

「我做的是零售,不是只有买卖,希望过程给你更大价值、不只有价格。」杏一董事长陈丽如说。

但盖好了,挑战才刚开始。「怎样能运作得好?能把这些成本摊提掉,然后还能赚钱?这是最大挑战。」蔡德忠说,刚开始试运行,机器、人、软体没有搭配好,速度还比原本慢,从7月一路调教到现在,终于顺利运作。

但这中间仍有不小挑战。一名连锁药局业者观察,实体店面跨足做电商的挑战在于,保健食品、护具等常见商品,在momo、PChome上也找得到,势必得和几大电商比价竞争。

正因如此,杏一也想办法凸显自己的数据和实体门市优势。例如,透过数据做到提前部署,在顾客快用完耗品时发折价券、导流到门市。他们也想办法让门市更有价值,透过自建物流中心,让门市人员把重点放在服务顾客,门市空间也能展示更多商品。

对实体通路业者来说,面对线上电商的诱惑,还是要回头思考,自己的独特价值是什么,才能找到对的工具。

《商业周刊17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