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东坡爱自己──情绪调节篇
小说
一、讨厌人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近年很受关注,《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教导》畅销三十万册,带动了大家对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一八七○-一九三七)的认识。阿德勒主张接纳自我,信赖他人,寻求自我价值和认同感、贡献感,由实现梦想而达到自由。
阿德勒的学说流行,一方面切中了时代所需;另一方面,我觉得「被讨厌的勇气」书名取得真好,原着是日文,完全刺中东亚人际关系的痛点。尤其在儒家教养制度下成长的人,被灌输太多「己欲立而立人」、「克己复礼为仁」的行为准则,往往遇到「自己」和「他人」发生尴尬情况时,深觉疲惫无力。
我想,「被讨厌」需要勇气,其实,「讨厌人」何尝不是?我们敢像东坡一样直接表现出对别人的讨厌,嘲讽和詈骂吗?
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得罪新党,吃了大亏,贬谪黄州。几年后,风水轮流转,哲宗元祐初年,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启用旧党,司马光任宰相。司马光致力废除新法,本来反对新法的东坡,这时竟然没有完全支持司马光。
有一天,东坡和司马光在朝廷争论「免役法」和「差役法」的利弊。东坡认为免役法施行多年,可以加以调整,骤然改回差役法,难免扰民。何况差役法并不是最佳策略。两人争执不下,退朝后,东坡回家,一边脱去官服,一边骂道:「司马牛!司马牛!」
「司马牛」是骂人的话吗?他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个性多言而急躁。东坡骂司马光「司马牛」,梗在「牛」字,他气司马光太固执。
司马光一直很赏识东坡,东坡也很敬重司马光,「司马牛」的小插曲,因为是背后骂的,杀伤力可能不大。司马光去世时,礼仪由程颐负责。为了吊祭司马光,东坡直接摃上了程颐,当面骂他山寨儒者,从此结下梁子。
那天刚好朝廷举行秋季祭典,群臣行礼如仪,结束后要去司马光家致哀。程颐不让大家去,他引用《论语》的话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他老人家参加过丧礼,当天就不进行娱乐活动,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东坡反唇道:「话不是这样说,孔子可没教我们参加过吉礼就不能去吊唁啊!」一行人还是去了司马光府上。
程颐管不住群臣,转向管家属,他告诉司马光的遗族,不能让吊客进门,搞得大家很僵。
惹恼东坡,大骂程颐是「枉死市叔孙通」、「鏖糟陂里叔孙通」。
叔孙通是西汉儒者,程颐以为自己固守礼法就是叔孙通再世吗?简直不通情理,是个京城外烂泥巴地出来的冒牌货!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东坡讨厌程颐,让东坡这方的「苏学」(蜀党)和程颐的「程学」(洛党)争执白热化,影响了苏学在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地位。
二、呵呵可笑
在谈东坡的读书法时,我提到东坡说的「可笑」经常容易被误解,以为在批评别人。另一个时移义变的词是「呵呵」,网路语言使用的「呵呵」歧异渐多,从有趣到敷衍、故意漠视、婉转拒绝对方等等,必须分析前后语境。东坡的「呵呵」、「可笑」大约有三种情形。
1. 谦虚
东坡自谦学习方法「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意思是提供自己又慢又笨的读书之道,聊备一格。他在给鲜于子骏的信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柳永是当时大受欢迎的填词名家,东坡说自己写不出柳永风格的词,但是他给鲜于子骏「写呈取笑」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却是别有豪情。
2. 自嘲
东坡用自嘲排解郁闷和困境。他在密州写〈后杞菊赋〉自嘲堂堂知州却要吃枸杞和菊花充饥。
在海南岛,生活条件更差,他刚到那里时,觉得被囚禁在大海包围的小岛。后来想想,中原大地也是一个大岛,谁都在岛上啊。一盆水倒在地,蚂蚁攀附着芥籽,茫然无措。不久之后,积水干了,蚂蚁能够自由行动,看到同类,哭着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哪晓得原来用不了几时,就有了四通八达的路。」东坡说:「念此可以一笑」,转念想通了,嘲笑自己拘泥,天地何其宽广。
3.诙谐
我们最熟悉的是东坡爱开玩笑的幽默感。他写信向表兄文同(与可)索画说:
近屡于相识处,见与可近作墨竹,惟劣弟只得一竿,未说〈字说〉润笔,只到处作记作赞,备员火下,亦合剩得几纸。专令此人去请,幸毋久秘。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
文同擅画墨竹,东坡说最近在相识的人家看见文同的新画,咦,咱俩关系不一般,怎么表弟我只有你一张画呢?我为你作的〈文与可字说〉,文章该有润笔费吧?我晓得你不但给人画画,画上还题写赞记,恐怕你属下一些打杂役的人都有几张你的作品,怎么没有我的份?
东坡先摆事实,讲道理,说文同没理由拒绝为他画画。然后一不作二不休,直接派送信的人去请文同画,不让文同拖延。最后,再用威胁的语气说:你不给我画的话,我就到处冒你的名字乱画,弄臭你的名声!别忘了我手上还有你欠我两百五十匹绢的证据哩!哈哈!
文同怎么会有「把柄」落在东坡手里呢?
原来,文同接到许多人请他作画的丝绢,疲于应付,不耐烦地说:「我要把这些丝绢都拿来做袜子!」
文同知道东坡也会画墨竹,写信给东坡,说:「做袜子的材料都到你那里了!」还附了诗:「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稍万尺长。」四川盐亭鹅溪的丝绢品质精良,文同说:「我要送你鹅溪的丝绢,换你万尺高的竹画。」
东坡打了打算盘,回信说:「万尺高的竹子要用两百五十匹的绢来画。」
文同后来虽然再写信打了圆场,那两句诗却成了东坡力争文同为他作画的「欠条」。
一般人只会说恭维巴结的话,向艺术家请求作品。东坡这奇葩的招数,力道更强啊!
三、吐而后快
压抑自己的情绪久了,可能会闷出毛病,东坡深谙此理,敢讨厌人,即使在皇帝面前也直言无讳。他告诉同榜进士晁端彦(美叔):「我非说不可,就像吃了有苍蝇的东西,一定要吐出来!」
东坡说:「我被仁宗皇帝拔擢,屡次上奏章,慷慨激昂,圣上始终没动怒。假如我不表达意见,大臣里有谁敢说?我唯一担心的,是被杀头啊!」
晁端彦听了,沉默不语。
东坡叹息了一会儿,说:「我的小命无所谓,只是我死了,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两人相视大笑。
东坡的「吐而后快」,表现在语言文字,也挥洒于绘画。他到郭祥正家做客,喝得醉醺醺,拿起笔就在郭家墙壁画竹石,郭祥正不但写诗答谢东坡,还送给他两把古铜剑。东坡有诗: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瞋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叶嘉莹先生评论这首诗是「奇外无奇更出奇」。
我想,东坡的情绪调节充满「讨厌人的勇气」,忠于自我而不见风使舵,坦然承担后果,正是我们欣赏他的地方。
(本文摘自《倍万自爱:学着东坡爱自己,活出生命滋味》一书,有鹿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