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芭比》深层意义:我们总在寻找的 原来是一个圆满的自己
文/次长
柏林围墙,现在如果未满30岁的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这道围墙在以前代表的意义。曾经,他就像坚不可摧的象征,东德被这道墙包围在自由之外,没人想过这个极大的权力会有倒塌的一天。音乐剧《摇滚芭比》的故事就从绝对权力、自由的追寻开始,最终我们的人生是场自我的探索与救赎的旅程,而主人公「海德薇格」对观众低声亦或高亢地呢喃何之为爱的故事。
《摇滚芭比》原创于1994年,John Cameron Mitchell与他的创作搭挡Stephen Trask,起先于纽约同志夜店中表演,而1998年一路火红唱到外百老汇,2014年并正式登上纽约百老汇。这部以庞克摇滚为音乐基底的音乐剧,也曾在2001年拍制成电影,我首次认识这个故事,就是透过02年的金马影展上,认识了触动人心的故事。
故事里看似包含了多层次的性别议题,但最终内容的核心,就是我们是否能寻回失落另一半的「爱」,算是本剧最经典的歌曲《爱的起源》,我觉得这首歌的世界观,也深深地影响当年只是位学生的我直到现在。《爱的起源》这首歌的内容,引用了柏拉图去参加饮酒趴后把文人打嘴炮聊爱是什么的内容写成的《会饮篇》,是由阿里斯托芬说的一段关于爱的神话,但这个故事真是太美,从其中的世界观说,这世界曾经分为三种人,男人+男人的「太阳之子」、女人+女人的「大地之子」及男人+女人的「月亮之子」,这三种人都长有两张脸、四只手、四条腿,但被天神妒嫉而一分为二。
▼ 《爱的起源》英文版。(影片来源:YouTube Pulsegod1985) 歌曲中唱着,「我最后一次看见你,是我们刚刚一分成二,互望着彼此,既熟悉又陌生,你脸上有血,我眼中有血,不过从你的神情里,我确信,在你的灵魂深处的苦楚,也是我灵魂深处的苦楚,我们互相拥抱,设法合二为一....」不单是带着愤怒一时的海德薇格,找不到失落一半的苦楚,我想这份苦楚突破了性别的议题,直接唱进了每个人的灵魂,为何我们在世上总觉得不完整有所失落,透过这个故事好像找到了理由,原来我们的灵魂另一半不知被流往何方,我们总在寻找的,原来是一个圆满的自己。
海德薇格最终理解了破碎的人,不论是用吃的、用吞的、用动作性的,总是不能拼凑成对,原来圆满的自己,是需要用更高的绝对自由…逃过了物理性的高墙,最终要走出心理性的高墙。《摇滚芭比》看似欢愉,其实骨子里是悲伤的故事,他自2005年于首尔首演后,至今已演出超过十季,演出场次超过2000场,能够这么成功的因素,除了剧中可爱又极度碎念的海德薇格,总由表演精湛的知名音乐剧演员担任,完美再现原创庞克摇滚音乐精神也是其中原因。透过韩国改编版,并有更接近原创的英语版同时于台北演出,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把握周末最后机会,亲自到现场体会海德薇格唱给你听的悲伤,一起来思索爱究竟是什么。
次长
自2013年意外收看了韩国的综艺节目后,一脚滑入韩国的世界,透过韩国大众文化认识了全然陌生的韩国。2014年末开始以「韩国的笔记」在脸书活动,当时最流行的剧就是《未生》,在100人不到的粉专里莫名地被称为次长。看更多请至粉丝团【韩国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