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军队国家化之父郝柏村将军

1990年推动签订两岸首个司法互助协议金门协议》的郝柏村(右)与当时谈判者陈长文(中),在《金门协议》签订20周年时,与媒体共同回忆协议签订的往事。(图/李金生摄)

1988年1月,蒋经国总统仓促离世,没有明确的指定接班人选。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台湾是否会步上8年前,南韩「双十二政变」军事夺权的前例社会充满了不安与疑虑。

在这样的时间点,被外界以「军事强人」看待的参谋总长郝柏村,公开发表电视讲话,明确表态,「以过去拥戴经国先生赤诚,来拥戴李总统登辉先生,服从命令,保卫国土。」

这样一段话,为经国先生的宪政改革,画下完美的句点,也让中华民国民主自由,从此步上正轨,不受军权干扰。经国先生或许错看了李登辉,但是他对郝柏村的信任与授权,郝柏村完整的回报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人民身上

1990年,继任经国先生任期的李登辉总统,成功连任,邀请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长。李登辉后来自述这是为了「消除郝柏村对军中的影响力」,其实,这完全是以政客之心,度黄埔军人之腹。

如果郝柏村真的有「拥兵自重」的想法,那么就不会一开始就表态效忠继任总统,为执政初期,权力不稳的李登辉,稳定军中的人心士气

再者,九七修宪前,政府的资源主要是在行政院长身上,总统也难以干涉。以郝柏村的军事背景,再加上行政院长的权力,如果郝院长愿意以资源去讨好立委,建立结合立法委员与将领的「郝系」,他未必会在与李登辉的政治竞争中,落居下风。

事实证明,郝柏村只有为国家做事的企图心,没有为个人盘算的野心。在参谋总长任内,他严格限制佣金代理商介入军品采购,当时笔者服务的事务所,协助拟定军购合约的「排佣条款」,也果真在20余年后,为中华民国赢得美金5.9亿的民事赔偿。这不能不归功于郝柏村总长「超前部署」的思维。

而在行政院长任内,他对立委、县市长们「讨糖吃」的要求,也往往是不假辞色;相较之下,李登辉后来能够大权在握,成为国民党的唯一强人,部分是因为引入「黑金」的势力,也让国民党背上骂名。

回顾历史,郝柏村虽然当了一辈子军人,但是在解严之后,他的坚持都能符合民主的价值,宪政的规范。

1990年2月11日,国民党临中全会要决定国民党总统大选的提名人选,当时郝柏村发言支持「票选」(有别于举手),那不是因为他支不支持特定人选,而是对人事「票选」的「无记名」原则,更符合民主的价值。外界以「二月政争」来称呼当年国民党的权力角逐,这就像在说赖清德参加民进党党内初选,也是「政争」一样,实有污名化之处。

担任行政院长时,对于总统的人事任命,郝柏村若真的无法认同,也会坚持不予副署,让总统不悦。但行政院长的「副署权」是当时宪法的规定,也是对总统权力的制衡,郝院长的坚持,合宪合法,这也显示出郝柏村重是非,不轻易妥协的风骨

但也不要以为郝院长一点心眼也没有,事实上,郝柏村先生对于政治,非常地了解。1990年9月,为以人道方式安全遣返偷渡来台的人,两岸红十字会签署《金门协议》,身为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的笔者也恭逢其盛。「金门」这个当年非常敏感的地点,就是郝院长建议的。八二三炮战时,郝柏村在金门最前线担任指挥官,由他来建议,金门成为以人道做为两岸破冰的起点,是最有意义不过。

一个真正的军人,深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无视于两岸量体差距的义和团主张,是老将军最嗤之以鼻的。郝柏村曾说,「两岸关系的框架,其实在1972年,由美国和中共两个强权所决定的」,台湾内部再怎么小打小闹,也不可能超过本身实力的限度,今日来看,果然如此。

郝柏村对台湾社会的建言「弃独、不武、缓统」,弃独,是现在民进党也实践的,「不武」,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至于「缓统」,就是现在不统,将来统不统是将来的事,这是给两岸都留一个下台阶,民进党有什么好反对的呢?

两岸统一,如果是「大统小」,「强统弱」,这个标准都是对台湾不利,我们唯一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是统非独」,这也就是郝院长「一国良制」(或笔者「良制一国」)的精髓所在!(作者为律师、法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