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失去保护力?日本脑炎致死率达3成 近年专杀青壮年
▲疫苗失去保护力?日本脑炎致死率达3成,近年专杀青壮年。(图/蚊子叮咬示意图/达志影像)
日本脑炎主要靠三家斑蚊传播,流行季为每年5~10月,目前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预防,事先施打疫苗是唯一出路。长庚医院儿童内科部主任邱政洵教授指出,台湾自1986年全面实施孩童公费疫苗以来,儿童病例已逐渐下降,唯成人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该族群未曾施打疫苗,或者抗体经久衰退或自然感染率下降等因素有关。
日本脑炎病毒会侵犯脑、脊髓及脑膜,一旦发病会造成20~30%患者死亡,30~50%的幸存者留下永久的神经性症状或精神性异常等后遗症。但大多数的日本脑炎为「无明显症状感染」,可能仅会出现发烧或头痛等症状,让民众掉以轻心,甚至延误治疗。因此,邱政洵建议,近年来成为新兴高危险群的成年族群可选择自费接种,增加保护力。
▲过去在儿童身上施打的公费日本脑炎疫苗皆是用鼠脑培育出来。(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日本脑炎疫苗共分不活化鼠脑疫苗、细胞型不活化疫苗与细胞型活性灭毒疫苗等3类,台大医院小儿部部主任黄立民教授表示,台湾过去40多年来,采购的公费疫苗皆为不活化鼠脑疫苗,虽然挽救了无数孩童的性命,但其接种容易有不良反应发生,加上制造程序未标准化、接种次数较多,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应以新型疫苗取代。
黄立民说,不活化鼠脑疫苗是以感染病毒的鼠脑组织为主要原料,精制后以甲醛不活化处理所制成。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起疹子、脸部肿胀、皮肤痒;少数严重者可能引发脑炎或类似脑炎的反应,这是因为鼠脑疫苗可能掺到鼠脑内的蛋白质,引发过敏反应所致。
▲住在养猪场附近的民众,更需每10年就要补打一次日本脑炎疫苗。(图/记者赖映秀摄)
根据研究追踪,国人在儿时接种公费日本脑炎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会逐年下降,以鼠脑疫苗为例,5年大约只剩下8成的效力。至于新型的细胞型不活化、细胞型活性灭毒疫苗,5年所存的效力则分别为8成5与9成。后者因为活性疫苗,施打后效力较强,挨针次数更可从原本的4剂减到2剂,减少重复施打的麻烦。
近日台湾多地连日高温飙破38度,有研究指出,温度每上升1度,蚊子量就会增加10倍,近20年来感染日本脑炎者,更有9成为成年人。黄立民提醒,为防止民众受日本脑炎之苦,成人最好每10年就要补打一次疫苗,住家附近有水田或养猪场的民众尤须注意。至于打过鼠脑疫苗的民众,也可以再自费补打新型疫苗,已有研究显示,并不会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