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台湾首位民选总统 李登辉叱咤政坛30年的5大关键时刻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总统李登辉辞世,享寿98岁。回顾李登辉的一生推动台湾历史巨轮,1988年因时任总统蒋经国逝世继任总统,随后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开启台湾新页。1996年李登辉与时任行政院长连战搭档参选,成为台湾首位民选总统,顶过台湾海峡飞弹危机,2000年和平转移政权首度政党轮替也让民进党登上了中央执政的舞台

▲前总统李登辉见证台湾民主发展。(图/ETtoday资料照,下同)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淡水,当时台湾还是日本统治时期,因此有个日本名字岩里政男」。李大学时期飞往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农林经济科,后因日本战败选择回台湾大学就读,之后再赴美国取得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综观李登辉从政生涯,从1971年到2000年,在台湾政坛从起步到身退的这30年中,李登辉在五个关键时间点上的叱咤风云,都曾引起相当的关注与讨论,这五个关键时间点的内容如下:

时间点一:

1971年李登辉经农复会长官沈宗翰介绍认识蒋经国,以农业专业颇受蒋经国信任,1978年获蒋经国任命台北市长,1981年则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时间点二:

1990年3月台湾发生野百合学运,李登辉于1991年宣布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改选「万年国大」,同年,李登辉主导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国家统一纲领》,订立近、中、远程目标,最终完成两岸统一。

时间点三:

1996年李登辉搭配连战参选中华民国第9届总统副总统,与此同时,大陆却在台湾海峡举行「联合九六一」军演试图干预选举进行,美国则派遣2艘航空母舰巡航台海软化大陆态度,也让李登辉以54%得票率成为台湾史上首位民选总统。鉴于李登辉对于台湾民主贡献,美国《时代杂志曾封李登辉为「民主先生」。

时间点四:

1999年李登辉向德国之声首次抛出「两国论」,界定两岸为「特殊国与国关系」,台湾虽未独立,却也没有再宣布独立的必要;此番论述一出冻结两岸谈判进度,而背后推手正是时任陆委会主委英文。「两国论」诞生后,民进党同年发表类似基调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但国民党内部则出现分裂。

时间点五:

2000年民进党籍陈水扁吕秀莲当选中华民国第10届总统、副总统,终结国民党在台湾50年统治,李登辉和平完成政党轮替,却也丢失国民党主席位置。李登辉转而担任台湾团结联盟精神领袖主张台湾独立,也曾准确预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将在2016总统大选胜出。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出生●台北市院辖市)第4任市长(1978年6月9日-1981年12月5日)●台湾省第11任省主席(1981年12月5日-1984年5月20日)●中华民国第7任副总统(1984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国民党第2任党主席(1988年7月27日-2000年3月24日)●中华民国第7(继任)、8、9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