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教你抢救「肌少症」 饮食生活8件事开始做起
▲肌肉量减少容易跌倒或是骨折。(图/Unsplash,以下同)
记者曾怡嘉/台北报导
台湾人口老化日益严重,高龄相关的疾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营养师宋明桦分享,65岁以上长者罹患肌少症案例逐渐上升,要如何抢救肌少症?必须从饮食生活8件事做起。
根据统计显示,台湾65岁以上男性长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长者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减少及肌肉功能下降,更会造成日后虚弱、跌倒或骨折等失能情形发生,連带影响身心靈狀态,严重必须住院治療,甚至导致死亡。
营养师宋明桦指出,依照统计来看,60 岁以后,肌肉质量会以每年 1-2%的速度流失,肌肉强度以 1.5-3%下降,且流失部位多为下肢肌肉群,这可能会直接影响高龄者的身体功能表现,想要远离肌少症,建议从饮食生活做起。
#饮食均衡且足够热量
男性长辈每天至少要1,400~1,600卡,女性长辈要1,200~1,400卡,预防摄取的蛋白质被转换成热量消耗掉了。
#足够优质蛋白质
每日蛋白质摄取份量=十位公斤数+1,举例:60公斤每天要吃7份的豆鱼蛋肉,且来源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优先,因为动物性吸收率较植物性蛋白质好,若是吃素的长辈,尽量以奶蛋素或奶素较合适。
#适口性高的食物
长辈牙口状况不佳时,要多注意食材本身大小、软硬,也要避免都给予泥状、糊状、搅打后的食物。
#必要时特殊营养品补充
咀嚼、吞咽能力较差,或是饮食摄取量不足建议量热量与蛋白质的6成,以及体重失衡异常(持续下降)的长辈,也可以考虑采用特殊营养品来辅助调理。
#足够维生素D
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吸收,直接影响肌肉收缩、功能及强度,建议长者适时到户外晒太阳,每次10-15分钟,此外透过干菇类、多脂鱼类(鲭鱼、秋刀鱼、鲑鱼、沙丁鱼)也能藉接补充。
#足够维生素B群
多种营养素一起补充对于促进肌肉合成效果更好。
#适度运动
能协助预防肌少症的大致分为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有氧如走路、慢跑、骑脚踏车、登山、游泳,阻力如坐着擡脚、弹力带、握力球、举哑铃;建议每周3-5次,每日30分钟以上,无运动习惯者,建议依照自己本身适应力逐渐增加。
#足够的睡眠
有助于分泌生长激素,更能刺激制造肌肉,也可维护骨质健康,减少骨松风险。
▲(图/翻摄自FB/宋明桦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