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点的菁英教育! 童年只有一次…不该捆绑在竞争枷锁中

民主教育精英主义的权衡。(图/记者林世文摄)

文/苏怡和

开始大量阅读亲子相关书籍报导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对教育的无所适从与满头问号,也是在同时期发生。

「提早奠基、累积资本」、「用知识打造竞争力」、「培养领导才能、体会领袖魅力」、「现在开始与世界接轨」、「启发能力打造成功」、「学龄前教育、成为未来领袖」(注)...诸如此类的文案潜移默化传递成功者的单一样貌,看着菁英、领袖、人才,以及各种「力」的泛滥词汇笔者思考着究竟是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作用,让秉持不同意见者的声音消失,还是社会整体氛围对于成功的定义,已经被刻板化得如此狭隘具体?

台湾长期以来,赢在起跑点思惟根深蒂固,似乎将做为独特个体的人视为一个竞争机器,不但要和同侪竞争、还要和自己、父母,甚至AI人工智慧拚搏,大量助长集体焦虑的广告或报导,透露着孩子要具备多重能力、要有前瞻性、还要走在一条众人期待的康庄大道。当我们在探讨台湾近年来缺乏的思辨能力时,有没有想过这种过度吹捧菁英至上的价值观,可能培养出重视成果而缺乏人文关怀的下一代?而仅只一次的珍贵童年,就被捆绑在高度竞争的枷锁中。

▲台湾补习班林立。(图/本报资料照)有鉴于自身生命经验和养育孩子过程交织产生的疑问,笔者投身沛喜志业亲子实验机构日前赴日考察,参与2017APDEC(Asia-Pacific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亚洲民主教育年会,透过与各国实施民主教育的单位交流,了解其理念与作法,以及观察在此环境生活的孩子样貌。APDEC主张民主教育有两个中心支柱,一是学习者有权力自己决定要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在何处学、跟谁学习;二是学习者在学习机构(通常是学校)里,享有受尊重与人人同等的决定权。民主教育是一段学习讲道理并听懂别人的想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而会思考、讲道理,对照台湾近年来探讨人们缺乏的「思辨能力」,不谋而合。APDEC引用马克吐温:「我从来不让上学妨碍我的学习。」表达培养出会思考和讲道理的公民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出负责任的独立个体。

家庭是学校以外,提供下一代重要价值观的场所,父母则是老师以外,最常有机会带领孩子接收讯息的角色,然而,当遇到刊物媒体报导存在单一菁英式讯息,以此文案进行洗脑行动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难免因此焦躁,只能提醒自己这是商业环境下吸引读者的文案,不要让它变成强行灌注于孩子身上的期待,民主教育施行的过程也许不若听起来那么轻松浪漫,但透过日常实在地与孩子对话,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也许更能培育出一位位擅于思考并热衷生活的人,父母与孩子都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发现思辨亦是父母得以安定的关键,我们要用理智与僵化的价值观拉扯、用信念去对抗扭曲的教育生态,期盼共同走在这条学习之路上的我们,能建立出更豁然开阔的亲子关系。

注:为不针对特定单位,以上标语略经修改。

★苏怡和,北京大学博士候选人、文字工作者、沛喜志业亲子工作坊媒体经营伙伴,长期关注饮食、教育、人文艺术与环境议题。欢迎加入「沛喜志业亲子工作坊」粉丝团

您有满腹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出来吗?《ETNEWS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灌溉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更多孕儿婆媳、婚姻相关话题(报喜文、集气文、抱怨文等),欢迎加入「欧腻的育儿妈妈经~姐就是要碎碎念脸书社团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秀出任何宝宝照、怀孕照、个人美照跟脸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