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比例越高越好?专家曝「挑选关键」:不能只看%数

▲挑选鱼油也要留意Omega-3脂肪酸。(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文/食力

瘦身的人最怕自己吃得太油,虽然油分热量高容易让人发胖,但油脂并不是百坏无一利,油脂同时也协助维持人体神经与皮肤等功能的运作,油吃得太少,生理机能会失控,吃对则好处多多,帮助神经发育、调整三高与免疫功能又抗发炎,但是究竟哪些油该吃,哪些则该省?答案是「必需脂肪酸」要吃得足够!

人体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吃多少?谁该补充?必需脂肪酸指的是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其中只有「Omega-6和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Omega-6」家族的LA、GLA、AA,主要存在葡萄籽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一般的食用油中,由于Omega-6经代谢后可能造成体内发炎,因此摄取量建议不超过当日总热量的10%,以2000大卡计算作举例,1天20公克左右,约是3~4小匙的量。

常见食用油中「Omega-3」结构脂肪酸不多,其主要源于深海鱼的EPA、DHA及坚果中的ALA,卫生福利部建议摄取量占总热量0.6~1.2%,以2000大卡计算作举例,每日约1300~2600毫克即足够。正值学习黄金期的儿童、需要维持循环顺畅的长辈、需要提供宝宝发育营养的孕哺乳妈妈、长时间使用3C产品、一周吃不到3次鱼等,都是主要可补充鱼油的族群。

鱼油%数代表意义为何?不同%数各有合适对象考量一般人仍会从日常饮食摄取到EPA及DHA,政府亦颁布「食品原料鱼油之使用限制」公告,鱼油应符合「每日EPA加DHA总量不超过2公克,特定疾病使用则不超过5公克」的规定,台湾市售配方以每粒胶囊含量乘上每日建议食用颗粒数之后,大多设定在1公克左右。

鱼油所标示的「%数」越高,即代表每单位的鱼油产品中,我们主要想要摄取到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越高,鱼油的胶囊颗粒大小设计各异,因此即便百分比数值不高,胶囊颗粒容量大,吞一颗就能吃到足量的Omega-3脂肪酸,但对不便吞咽的族群来说,确实更适合颗粒小而百分比数值高的选择,但颗粒小而百分比数值较低的商品也大有拥护者,因为即便需要服用的颗粒数多,且会摄取到Omega-3以外的脂肪酸,但每日花费金额换算下通常是最便宜。「EPA」主诉循环畅快、「DHA」主诉思绪灵活,根据各商品「EPA、DHA」调配比例不同,也让各产品创造出更多不同的需求客群与市场价值。

加工技术提升 酯化技术重组脂肪酸结构型态根据加工技术更新,现在许多消费者也开始重视起脂肪酸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脂肪酸会3个1组地接在甘油上,形成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 TG)存于自然界,但3个1组的脂肪酸,其成员包罗万象,不会只有Omega-3脂肪酸,因此业者便运用酯化技术,将脂肪酸自甘油中分离出来,只取Omega-3脂肪酸、集中放入胶囊,推出更纯粹高浓度Omega-3的产品,但酯化过后的形式(Ethyl Ester, EE)吸收速度较缓慢。

因此近年又流行将已取出的高浓度Omega-3接回甘油、变回三酸甘油酯型态(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s, r-TG),成为3个1组全都是Omega-3脂肪酸的三酸甘油酯,除了浓度高之外,逻辑上认为会比较好吸收,但研究观察最终总吸收量很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酯化形式在体内有类似缓释的效果,但目前这种缓释的作用,还未被定义有什么额外的好坏优缺。

担心重金属污染?挑选食品检验合格产品降低风险除了功效的层面,许多消费者十分在意鱼油食安议题,大型鱼类可能含水银、镉、铅等重金属,食药署在2017年发布《鱼类摄食指南》即曾针对鲔鱼、旗鱼、油鱼和鲨鱼等大型鱼类提出建议摄取量,并呼吁孕妇及幼童依指南摄取以避免重金属危害,因此除了以小型鱼混合制成的鱼油规避食物链蓄积风险,挑选具有信誉并能出具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的产品更是重要。

你应该要知道的食事鱼油所标示的「%数」越高,即代表每单位的鱼油产品中,我们主要想要摄取到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越高。鱼油的胶囊颗粒大小设计各异,百分比数值高低产品各有其优缺点。另外除了「%数」,随着加工技术更新,现在许多消费者也开始重视起脂肪酸的结构形式。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鱼油比例越高越好吗?挑选不能只看%数!】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