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租屋族必看! 首见「单身婚育补贴」要上路了
文╱高宜凡、毛凯恩
为迎战少子化危机,行政院在6月底的毕业季发表「协助单身及鼓励婚育租金补贴试办方案」(简称单身婚育补贴),希望让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刚进社会的小资族、或刚生小宝贝的新手爸妈们,解决痛苦的租屋困扰,只要符合相关条件,最多能领到为期一年的六万元(每月5000元)补贴。
然而,政府从2007年就开始推出「整合住宅补贴资源实施方案」(简称住补,7/22至8/30开放申请),这次的新制度有何不同?会不会只是选举冲人气的伎俩?抑或又是个看得到、领不到的空中楼阁?还有,难搞的房东们会乖乖配合吗?《城市学》近期采访到多位专家,为大家疑惑。
条件再放宽,嘉惠2.4万户年轻家庭
首先,跟上路12年的住补方案相比,首见的单身婚育补贴大幅放宽了申请条件,不过第一年试办名额只有2.4万户(单身青年和新婚育儿家庭各1.2万户),数量不及原本住补方案提供的6.5万户,明显在试水温。
负责该案的营建署国民住宅组组长欧正兴说明,既有的住补以扶助弱势为主,申请者平均每人每月所得须低于最低生活费的1.5倍,还要符合《住宅法》第四条规定的11种身分(低收入、65岁以上老人、曾受家暴、游民等),要备妥的证明文件较多。
至於单身婚育补贴,不仅明确锁定三大族群:20~40岁的单身青年、新婚两年内的夫妇、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所得条件更大幅放宽至最低生活费的2.5倍。
以首善之区台北市为例,平均每人每月收入低于2万4870元才能请领住补,若换成单身婚育补贴,低于4万1450元就具备资格,更贴近年轻族群的实际薪资水平,所得标准也改以租屋县市为准。
营建署统计去年的住补方案,共有7万6997户提出申请,最后核准6万5813户,过关比率看似逾85%。但检视个案背景,新婚或怀胎家庭身分申请的有1554户,却只核准986户,不仅核准率(约63%)低于平均值,原因也多卡在所得超标,因此今年端出新方案跟住补双轨并行,两者并不冲突。
第二个放宽处,是对家庭成员的持有住宅限制。不难想像,这类福利措施要帮的是名下没有房产的「无壳蜗牛」。过去住补方案便要求申请者的家庭成员(包括申请人、配偶、户籍内的直系亲属及其配偶)都不能持有住宅。
单身婚育补贴则将家庭成员定义缩减到:单身青年自己,新婚家庭的申请人及配偶,育儿家庭的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含胎儿)。换句话说,父母辈拥有房产的年轻人,这次也有机会请领。*住补和单身婚育补贴 比一比
最后是「户籍」与「租屋地」的关系,以往住补方案要求两者须在同一县市,单身婚育补贴则因应大批青年「外漂」的现实状况,允许「单身青年」的户籍和租屋地可在不同县市。
尽管要等8月底公布申请办法、9月初才开放申请,但见报一个月来,单身婚育补贴已在舆论圈掀起讨论,甚至成了搜寻引擎的热门关键字,显见这项政策确实有切中要点。
不过,还是有两点令人颇为担心,第一,这是否只是总统大选前故意放的政策烟火?其次,任何社福补助都靠全民纳税支撑,单身婚育补贴的钱要从哪来?
曾任台北市都发局长的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边泰明观察,由于政策核定日期离总统大选不到半年,很难让外界不联想这是临阵磨枪的选举花招。崔妈妈基金会执行长吕秉怡更直言,「老板有需求,下面的业务就要动起来!」怕立意虽佳、但仅「试办」一年的单身婚育补贴,明年选完就无以为继。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张金鹗更关心,这项政策能否持续做下去?「住房问题的确是大家关心的,但目前看来,经费来源不是很稳定。」
欧正兴对此解释,其实营建署去年就曾提出相似的青年补助构想,只是没在行政院通过,但当时已在住补方案新增「育儿」与「结婚」两个加分项目,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年轻家庭。倘若今年试办反应热烈、申请者众,证明需求庞大,应可转为长期政策,「只办一年,反而落人口实!」他坦承。
至于经费来源,单身婚育补贴试办第一年预计要花近10亿(979,269,600元)。可是,这些预算却仰赖连年亏损的「住宅基金」。摊开最新资料,去年住宅基金便短绌超过32亿元,证明外界忧虑不无道理。
欧正兴的回应是,住宅基金本来就不是营利取向的自偿性基金,需从国库拨补,目前已争取到45亿充实住宅基金,短期内不用担心单身婚育补贴的经费问题。
最后大家最担心的一点,是「房东」的配合度。
前面提到行之有年的住补方案,除了房客要交一堆资料,还需房东出具租赁契约及房产证明文件(如所有权状、建照),还要允许房客设籍到租屋地,常有房东怕被追缴税金而不愿配合,让立意良善的补助「看得到、却吃不到」。
长期观测租屋市场的吕秉怡分析,台湾租屋市场长年处于「黑市」状态,许多房东习惯逃漏税,不许房客报税或请领补助,更担心违法使用的房间见光死。即便政府近年陆续祭出《公益出租人资格认定作业要点》和「包租代管平台」,让愿配合的房东享受赋税减免、修缮补助等优惠,可惜目前仅约七万户响应,不到国内租屋市场的一成。
总体来说,刚上路就吸引高度关注的单身婚育补贴,证明年轻租屋族亟需政策支援。但严格来说,「租屋」只是积弊已久的居住问题冰山一角,如何解决长年的高房价和多空屋乱象?整顿犹如地下经济的租屋市场?让年轻人可以安居、愿意生小孩?才是真正重点。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城市学》频道;更多文章请上官网:http://bit.ly/2yp5Y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