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从大趋势看台湾大量兴建社会住宅的必要性
文/庄孟翰
台北市长柯文哲五月二十日赴市议会进行专案报告,在与市议员一问一答之间,除坦承八年五万户公宅政策方向不对之外,还将矛头指向被教练张景森教坏,此外,更将公宅战略错误类比蔡英文总统的公宅战略也同样错误。姑且不论是非得失,为何公宅政策会迟至今日才提出检讨,真是匪夷所思﹗
针对公宅议题,柯市长表示,他任内第一个任期,完工二五八七户,正在施工五八一○户,已经决标和上网招标的四八一七户,还在规划的三四三六户,都更分回来的三万一五二二户,总共加起来一.九万户,与当初原计划八年五万户是不合的,最近有在进行检讨。
往昔,国人总会以欧美先进国家五%的公宅比例推算,从而得出台湾需要兴建四十万户公宅,而此一数据正是二○一六年总统选战时,现今内政部花敬群次长拟定住宅政策时的杰作,当时笔者曾一再表示在人口快速变迁情势下,此一数据一定会出问题,其后遂再修订为二.五%、二十万户,惟当时笔者还认为应以广义角度衡量,亦即二十万户当中应以租金补贴为主,而非全部直接兴建,其后遂再调整为十二万户直接兴建,八万户包租代管。
其实有关此一政策的论战并非始自今日,如今看来似乎都是选举惹的祸,导致中央总是将政策推动不易归咎于地方政府「怠惰」,如今则是地方政府将责任归咎于中央政策错误,其实就事论事,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思考,就广义角度重新检讨拟定政策,俾有限资源得以作最有效的分配运用。
此外,更应该从长计议的是,在人口快速变迁以及屋龄三十年以上四一○万户老旧住宅亟待都更情势下,公宅政策何去何从?
以下仅就历年政府办理国民住宅以及人口快速变迁这二大议题提供参考资讯,俾利政策调整拟定。
一、历年政府直接兴建国宅17.48万户─23年间台北市直接兴建仅5.27万户
政府历年共协助国民住宅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值得注意的是,除政府直接兴建之外,还包括贷款人民自建、奖励民间投资兴建、辅助人民贷款自购等多元方式推动,至于直接兴建部分,二十三年期间总计十七万四八九一户,其中台北市在几乎用尽公有土地资源下也不过仅兴建五万二七三五户而已,由此可知,台北市要想在八年期间兴建五万户的支票必然无法兑现。
(一)民国六十五年至七十年度:政府直接兴建时期。(二)民国七十一年至七十八年度:政府直接兴建、贷款人民自建、奖励民间投资兴建时期。(三)民国七十八年度以后:政府直接兴建、贷款人民自建、奖励民间投资兴建、辅助人民贷款自购时期。(四)民国八十八年度以后:贷款人民自建、辅助人民贷款自购时期。
政府历年来共计协助四十万四四二七户购(建)国(住)宅,其中十七万四八九一户属政府直接兴建国宅,四万一七五一户贷款人民自建国宅,六万七四七九户属奖励投资兴建国宅,十二万三○六户辅助人民贷款自购住宅。
近年有关人口变迁问题备受瞩目,主要聚焦于少子化与高龄化议题,由附表资料显示,总人口数按零至十四岁、十五至六十四岁与六十五岁以上三段年龄组区分之人数与比例变化趋势,可知不论是中央政府所拟定八年二十万户或台北市八年五万户之公宅政策支票,必定无法兑现无疑。
其次,如再就人口变动因素加以探讨,总人口由二○一九年四月之二三五八.九万人急遽下降至二○六五年之一七三五.三万人(中推计),剧减六二三.六万人;零至十四岁由二○一九年四月之三○三.六万人降至二○六五年之一五八.八万人,减少一四四.八万人;十五至六十四岁由二○一九年四月之一七○五.九万人降至二○六五年之八六一.六万人,剧减八四四.一万人;六十五岁以上则由二○一九年四月之三四九.三万人遽增至二○六五年之七一四.七万人,大幅增加三六五.四万人,由此可知,未来由这三段人口增减变化所衍生之社会问题必然愈来愈严峻。
另外,由附图显示,一九九○年零至十四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二七.○八%,及至二○六五年骤降至九.一%,至于六十五岁以上则由六.二二%急遽攀升至四一.二%,一消一长之间,岂容再长期忽视其间所可能衍生之种种后遗症。
由以上之分析可知,随着人口快速变迁,加以当前大量空屋余屋,再加上未来大力推动都市更新增加之住宅数量,倘若整体住宅政策无法随着社会发展趋势机动调整,日本人口变迁之后遗症势必也会在台湾重演!
因此,当前如何「从大趋势看台湾大量兴建社会住宅的必要性」,实有待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携手调整改进,方能重新让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