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翔/生气的资深艺人,代表民进党改革进入「深水区」?

文化部长郑丽君。(图/ETtoday资料照)

张淳翔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国科大观管系通识中心副教授

昨(22)日中午餐会,发生文化部长遭资深艺人一巴掌事件,引起社会哗然。行为人因其举措被限制住居,虽已道歉,但起因系为中正纪念堂转型方向,似仍有不同的讨论角度。

论者多以为打人就是不对,暴力应予谴责,却未论及资深艺人何以有如此强烈的意见表达,尾牙餐会应是感恩的氛围基调,为何主管部会首长遭遇如此抗议?如果文化部长有「受辱」之感,是否应思考其所推动的「去蒋化」、「去中化」政策,伤害了相当一部分民众情感。或许双方观点立场均有所不同,掌握权力的一方,可能更负有政策说明及沟通的义务,以避免若干民众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危机。

中正纪念堂或许需要转型,但是需要更多的社会沟通与对话。自由民主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与核心价值,历任元首亦功过不一,惟非「去蒋化」可粗暴简单带过,只讨论铜像仪队,可能造成台湾社会的进一步撕裂。「去蒋化」政策的推动,在认同政治的转变过程中,将使得一些族群无法受到主流族群的肯认,带来新的结构性的不平等。国际人权公约所强调的「平等权」,国家应确保不同群体彼此能平等享有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必要时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去中化」政策的推动,更可能使得一些族群成为自己土地上的「他者」,因为他的腔调口音而被视为「外国人」,甚至被怀疑有伤害台湾民主的疑虑,彼此因为差异而相互恐惧。

移民社会的发展路径或有不同,先来后至的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凝聚彼此。我们自豪华人民主自由的发展范式,免于政治表态、免于言论审查,但我们真的拥有完整的意见自由吗?民主巩固的过程中,是否新的禁忌正在成型?新的自我审查正在社会中蔓延?当我们从文化的大熔炉转向文化的沙拉盘,沙拉盘上的每一部分,是否能自在的存有?当我们从同化政策转向文化多元主义的过程,是否能实实在在的尊重差异,还是只能带来另一种沙文?文化政策理应超越政治,超越政党意识型态,成为一种对于人性的尊重、人文关怀,形成文化多样性的缤纷色彩。

「去蒋化」、「去中化」政策的推动,表面上提高文化主体性,实则危机重重!国民革命军之父蒋中正,最后可能成为「一位外国人」!在执政党的转型正义缺乏社会对话的基础上,开国元勋及其支持者成为「他者」,在此脉络之下,吾人似可理解资深艺人的激动情绪及动作。生气的资深艺人,其实让我们看到未来政策即将进入「深水区」,如何持续沟通化解对立,避免激烈的族群纷争,方为执政者应妥为思考的方向。

台湾的优质民主未来如何发展,中正纪念堂的规划方向,实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中正纪念堂只剩展览与市集?如果捷运中正纪念堂站的铭文花冈石只能消解?对于台湾社会的多元发展真的有益吗?对于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华民国是否值得骄傲?

热门文章》►转型、私刑正义都能被允许 那丢鞋、掌掴呢?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