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普发纾困金 救救穷苦人
行政院扩大纾困特别预算规模,由4200亿元提高到6300亿元,立法院加码到8400亿元,并火速三读通过。行政院长苏贞昌称将「从优、从宽、从速」执行,「个人纾困」受惠者将增加330万人,达到730万人,并对家中有国小以下孩童,以及国、高中及五专前3年身心障碍生,不排富发放每名1万元。非常不幸,错误的政策不但引起反弹,近日接连发生因失去现金收入而生活困难者不幸的轻生事件,政府必须检讨并提出有效对策,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政策宣布后立刻引起反弹,特别是游览车、导游等观光业者,等同全部失业,补贴额度却比去年大幅缩减,业者抱怨不如直接裁员,让员工领「失业补助」更好。对国小孩童及初生婴儿家庭不排富普发补贴也引起争议。这些家庭的生活未必都受到疫情影响,而且在性质上和生育补贴混淆不清,纾困预算并未花在刀口上,也对家有长照老人的家庭不公,被讥讽为「政策买票」。
政府在扩大纾困之前,完全不做严肃的政策检讨,也不听取业者和劳工的意见,直接在冷气办公室中做出决策,基本上只是按去年做法稍微放宽,反正预算加倍经费多多,这种只会撒钱的怠惰模式,一直被外界诟病,但政府就是我行我素,还自我感觉良好。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问题很快就出现。
怠惰的撒钱只是政策买票
媒体报导,新北市五股区某社区的黄姓游览车司机,因营业受疫情严重冲击、形同长期失业;和亲人共餐诉苦之后,由16层的社区大楼顶楼墬楼身亡。这事件发生在政府大力宣扬「纾困4.0」的原则是「从优、从宽、从速」后立刻发生,可说是极大的讽刺。若政府坚持己见,自认为扩大方案已达「开仓济众」效果而沾沾自喜,认为民众应该感恩戴德,那就会如同防疫工作一样,因自满而不知风险和问题所在,让错误的政策继续「杀人」。
本报5月26日社论已指出,这波疫情爆发后实施3级警戒,严禁人群聚集,众多服务业接近停止营业,其冲击将数倍于去年;必须改变纾困模式,将资源集中给真正需要的民众,勿针对受冲击的「行业」补贴,而要针对「非高收入家庭」。而且可以简化作业,以前1年报税资料为据直接入帐,无条件先给予3个月基本工资补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其道理很简单,企业若没有补助,最坏的结果是歇业或倒闭,股东们失去获利,生活暂时还不至于发生困难;但中低收入的劳工或靠现金收入的小店铺、超小型企业就会立刻陷入绝境,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可以稍微设算,若以台湾目前大约884万户家庭,其中54%户内人口不到2人,若提供所得较低的半数(239万户)每户每月1万元,连续3个月补助,费用是717亿元;另外46%家庭人数超过2人者的半数(203万户)每户发给近基本工资的2万元,连续3个月,费用是1218亿元;全部支出1935亿元,才接近2000亿元而已。以纾困4.0增加的4200亿元来看,只是接近其额度的半数,却能确保全台湾一半的低薪、受冲击最严重家庭,能够在基本生活保障下暂度危机。剩下另一半预算,还可以用来支持那些若没补助可能即将破产、产生大量失业,且未来难以恢复营运的行业。
这种「排富、普发」的原则或概念,不仅本报大声疾呼,在野党也有建议,甚至执政党部分委员也曾联名提议,虽然建议金额不一,原则却都相同,都希望建构一套在疫情严重冲击下,收入近乎完全消失时,能够维持弱势者基本生计的临时「社会安全网」。若政府无动于衷,大概只有未来选举的全面溃败,才能让这个傲慢的执政党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