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第三接收站依法取得开发许可 依环评审查结论执行

近来外界针对开发许可过程及内容及建议布新管以取代三接等诸多误解、质疑,中油再度澄清,第三座接收站依法取得开发许可,施工过程皆依环评审查结论承诺事项确实执行,落实相关保育作为。建新管取代三接无论采陆管海管台北建站均缓不济急,吁请支持第三接收站兴建,及时提供大潭电厂用气。

中油强调,台湾经济和产业仰赖稳定的电力供应,第三接收站是我国电力稳定供应之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达成分区供电,降低系统风险,并协助中南部减煤,改善空污。若第三接收站迁址,需要重新环评、取得用地、填海造地,加上设施兴建时程等,供气时程将更延后至少11年。

至于外界对供电影响数字不同有所疑问,中油说明,对整体备用供电容量率影响不仅原有七号机(91万瓩)的2.4%,而是二部正在兴建八号(112万瓩)及九号机(112万瓩)的近6%,数字不同是因机组供电容量率大小不同。若为能及时供气发电,北部电力将出现很大的电力缺口,可能冲击到竹科在内的台湾经济命脉,以及台北、新北基隆宜兰、桃园近一千万人口用电。

中油表示,观塘工业区工业港于88年及89年通过环评,开发面积就为232公顷及913公顷。环团朋友所指政府过去曾提的77公顷方案,事实上那就是中油一开始对于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开发范围约77公顷的投资计划,涵括在232公顷工业区中。而工业区除天然气接收站外,还包括LPG接收站、砂石码头及独立电厂等,相关计划是在104年9月4日经行政院同意,再于106年4月向环保署提送环差报告。

环评说明书中已叙明,观塘工业区开发范围23公顷,包括台电既有之温排水渠道8公顷、东鼎公司原即已围堤填筑13公顷及2公顷联外道路,中油并未增加填区范围。工业港开发水域面积913公顷,包括防波堤港域及外海填区(21公顷)等,外海填区系收容浚深航道及回船池土方,填区供设置LNG码头及卸收设施等。

工业港位于水深超过10公尺深之区域,经中油委托顾问进行水下摄影调查,显示工业港海水浊度高,透光度低,海床沙质覆盖,仅有零星生物,且未发现壳状珊瑚藻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不具藻礁生态系。

针对外界建议布建新管取代三接,中油指出,由台北港布建新管不论采陆管约40公里,须经高架设计之西滨公路管线埋设将影响公路安全,如采海管约50公里,须经台北港航道、锚泊区及礁岩地质、冬季海象不佳及管线维护不易等难以克服之问题。

尤其,台北港建站前置作业包括可行性研究、环评等作业至少需时3.5年,围堤造地、建站至初期供气至少需7.5年,合计至少需11年,更未计40公里的布管过程,对北部供电近期需求,恐缓不济急。

此外,若从中油台中厂通霄至大潭之既有海管供应大潭电厂第8到9号机组用气,因海管管输能力已饱和,须另埋设海管或陆管,并配合在台中港外办理外廓防波堤、围堤造地、储槽及气化设施、码头等工程,涉及环评等议题,整体工期至少也要十年以上,同样缓不济急,不具可行性。

中油强调,三接动工至今执行及推动各项生态保育;除进行藻礁生态系环境维护及生态监测,108年起于大潭海岸清理垃圾,清除数量已超过99公吨,有效维护潮间带自然环境的生态,并进行小燕鸥栖地营造,夏季繁殖成功率提升至近90%,远胜台湾各地约30%繁殖成功率。由施工期间生态监测显示,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从75个增加到超过100个、壳状珊瑚藻种类也由个位数增加为2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