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疗SOS 胸腔重症医师仅38人报考创新低
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提出警告,今年仅有38人报名该科专科医师,恐怕3年后,台湾将面临重症医疗缺口,图为台大医院胸腔内科医师指导住院医师画面。(陈瑄喻摄)
重症医疗SOS,胸腔重症医师仅38人报考,创史上最低。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表示,今年的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考试报名人数仅38人,只有全盛期102人的3成7,是世上最低的报考人数,推估后年甚至只有26人来报考,倘若状况持续下去,3年后恐出现重症医师大断层,现有医师血汗轮班,民众将面临「无医可看」的窘境。
根据该医学会统计,从2000年以来,每年报考人数最少也有60到70人,最多时还有102人,近年人数却急遽减少,今年甚至只剩38人。
而胸腔内科治疗的疾病,主要像是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道重症,是重症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
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余忠仁表示,以去年流感为例,不少病患从轻症转为重症,送至加护病房后,此时就由胸腔内科的医师接手,由于此时患者的病况变化大,医师就扮演相当重要关键的角色,必须24小时轮班注意病况变化,「没有新人来衔接,谁来照顾这些患者。」
余忠仁表示,根据统计,该科别医师平均年龄46岁,体力难负荷,即使是有住院医师值班的医学中心,仍有年过50岁的主治医师需值第一线的班表,在区域医院甚至有超过60岁的主治医师值班,人力太吃紧。
余忠仁说,面对民众就医权益意识抬头,医疗纠纷也日增,对于年轻新血而言,自然会选择相对医纠少、自费项目多的科别,像是心脏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等。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发言人古世基说,工作环境压力大、给付偏低、医疗纠纷多是招募不到新血的主因,像是日前北部一家医学中心,曾发生家属因质疑医师未尽心照顾病患,病情迟迟未有起色,结果就私带棒球棍至医院,在与医师询问病情时,故意露出球棒一截来恐吓医师,甚至到处录影,最后只能呼叫警卫来支援。
一名北部医学中心内科住院医师表示,在健保制度下,重症医疗并不受到医院重视,给付也偏少,看着学长值班、救护的辛苦,却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回应,「即便再有从医热情,也得考虑一下现实状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