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航/炳忠哥的1,500万,该有多少媒体效果?
▲检调发现,2015年国台办资助20万美元给王炳忠成立网站,还承诺每年将给付1,500~1,600万元当作网站运作经费进行宣传。(资料照/记者周宸亘摄)
陆生共谍案持续发展,随着检方的起诉新闻稿,众人的焦点也转而放在「一年1,500万元」之上。虽说是否真有这些钱,还有待司法调查,但这个数据一出来,已经引起新媒体圈的一片震撼。从主管到小编,人人愤愤不平,有些大骂:「有富爸爸真好!」、「老共真是『潘仔』!」也有人指明:「给我1/10的钱,我可以做到10倍以上的效果!」
这「集体共振」现象,凸显出新媒体圈的困境,但我们不妨回到务实角度来思考「如果真有1,500万」的状况:若老共真每年投下1,500万元,在台湾做「为匪宣传」的新媒体工作,在「不被诈欺」、「正常营运」的状况下,理论上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效果呢?我想,就由普通百姓也都熟悉的几种媒体现象,来谈谈1,500万元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效果吧。
一、如果拿来买名嘴?
曾有金控界大老对我说明,他们要让特定名嘴避谈集团的负面新闻,也就是所谓的「封嘴」,其报价是100万元,因为不谈这些议题,可能会影响到名嘴上节目的机会,所以价格比较高一点。若依此报价,要让名嘴不骂老共,1,500万元大概可以封住15位名嘴的口。
但若是要帮老共讲话呢?因为名嘴本来就会上节目、发脸书文章,还有车马费可领,所以就不像前者那么贵了。依政治公关一档专案的行情来计算,通常都是30万元起跳,那么1,500万元最多能找到50人次的助拳。
二、如果拿来买现成的新媒体?
如果把这1,500万元直接拿来买新媒体,然后拚触及率(读者看到标题和摘要)或点击率(读者真点进去看内容),又可以买到多少量呢?
台湾的确存在一些卖「按赞人头」、「假点击」的业者,但如果要算「真正的活人」,几年前花1,500元理应可有5,000个不重复的触及;但近年因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割喉削价,所以1,500元换10,000次的状况也不少见,还有些大平台更打出「1换10」,这代表1,500万元应该能换到1~1.5亿次的触及率。
这量相当惊人,但不见得有意义,因为这只是把广告推到读者眼前,可你内容做得不好,读者也不会买单。再者这量真的太大,就算是以一年1亿次来算,台湾活跃的网路使用者约有1,000多万,每个人平均就得看到10次左右。这会不会多到让人厌烦?
三、如果拿来买写手呢?
如果触及率的用处不大,要拚点击率,那不买网站(平台)直接买网路写手(内容生产者),让他们在现成平台发文帮老共讲话呢?
虽然网路写手看来很威,一骂就万方响应,但因为切入市场不难,所以报价其实都不高。如果这样,那1,500万元可以买到写手多少字的文章呢?基本上,这个业界有品质保证的写手,稿费应该是在一个字1.5元以上,所以一年1,500万元,应该可以写出最多1,000万字的「捧共」文章。
▲无论这1,500万元是拿来请网红或直播主宣传,或是买名嘴代为「捧共」,只要花得精准、花得到位,的确能产生惊人的媒体成效。(图/视觉中国CFP)
依现在网路评论文多半每篇2,000字上下来算,这会是5,000篇文章的量,一天就会发出十几篇,根本是海量轰炸;若8万字可以集成一本书,那这些量就会是一百多本,台湾目前应该少有出版社可以达到这种产能吧……
四、如果拿来买网红、Youtuber或直播主呢?
网红接业配案,从一档3,000到100万元的都有,很难抓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但多数能确保观看数的影音类网红(像是每片能破10万次观看),通常也会喊出几万至几十万的价格。但因为他们人数与产能有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到,所以我认为,抓个「一档10万元」,会是在实务上比较可行的数字。
如果这样,那一年1,500万元,就可以拆成150个专案,差不多每两、三天就可以推一个业配影音档(老共叫「短视频」)。我认为一个专案有20万次观看数就可以交待,那这样一年至少可以创造出3,000万以上的观看数。虽然老共可能会不太满意,但台湾的热门影片破20万的并没有那么多,而且你要做到稳定量产,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整体看来,这1,500万元如果要花得精准、花得到位,又全集中在一个领域时,可以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这或许会让很多内行人感到惊讶,因为许多台湾的新媒体一年就要烧掉1.5亿元甚至更多,却不见得有上述效果的「10倍」。这背后原因其实很复杂,或许也代表台湾新媒体已经不用「那么大」,也可能代表正因有人「先烧了钱」来摊平成本,所以现在用1,500万元就可以买到「那么多」。
相对来说,新党青年军的「共谍案外案」之所以古怪,部分原因也就是在于其成本效益和市场现状差得太过离谱,实在让人很难不朝「唬烂」或「诈欺」的角度去解释。我想,国民党人的意见,在此案中会额外显得中肯:「就算是国民党这种一天到晚被坑钱的,要做出他这种程度的结果,也只要1/10不到的预算吧!」
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我个人仍期盼此案是乌龙一场,不然老共当了超大的「潘仔」,会有啥后续效应?且台湾再次证明自己是诈骗大国,将来又要如何洗白?而且各新媒体基层(特别是那些俗称「统媒」、「红媒」),又是否会因此而爆发劳资纠纷呢?
或许当事人在输入「1,500万元」的文字记录时,根本没想到会有此后果吧……
好文推荐
周伟航/功德,不是这样做滴
●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经营粉丝专页「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辅仁大学哲学博士,专长为伦理学,曾从事政治公关工作,目前为时论专栏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