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灯泡VS.舞台

小黄是某中小型外销企业业务代表,除了身兼业务主管老板以外,公司订单很多都是靠着他跟客户敲定,但因理念和老板有些不合,曾多次争论表达看法,总觉得自己早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前些日子,虽然业绩因为疫情,多少受到影响,但靠着小黄的努力,总算勉强稳住订单,近日结算业绩,因为不满奖金的分配,愤而提出辞呈离开任职的公司。这几天联络了几位非常「麻吉」的客户,虽然还是很热络,但谈到生意相关的话题反应却不如预期。另外,小黄也联络几家熟识的公司,探询前往上班的可能性,但听到的反应虽然是在炎热的夏日午后,却感到一阵由内心涌出来的寒意,曾经听过的「人情冷暖」、「人走茶凉」竟然是这么真实的体会

台湾因为内需市场狭小,很多中小企业创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是以外销市场为目标,靠的就只是一股拚劲,一步一脚印慢慢建立顾客关系,拓展人脉,经营公司。而这些公司负责人或总经理往往就代表一个「个人品牌」,其受信任的程度几乎和其企业品牌相当,甚至有时候其知名度还超越其企业品牌。公司的业务人员,处理和客户洽谈,甚至敲定订单的工作。就如同「灯泡」一样照亮了整个公司,少了这个业务,就如同拿掉灯泡,马上就没有了光明。也因此业务人员往往感觉自己承受所有接单的苦劳与压力,也因为客户都是跟业务联系,长久下来可能让某些人感觉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也像一块「招牌」,足以和老板一较高下,觉得升迁速度和加薪幅度远低于预期,实际获得和心理期望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心生疑惑,有时甚至决定离职另谋高就,或决定自行创业。离职或自行创业后,却发现实际状况和先前的预估有些差距。

简单来说,职场上,每个人如同一颗颗的「灯泡」,而「灯泡」有昼光、有白光、有黄光,各自适合不同的场合 ; 「灯泡」有的大有的小,各自适用在不同的范围发挥其长才。好的省电或LED灯泡,只要些微几烛光(W)的照度,即可以有很好的照明效果。好的人才,公司给予支持就能发挥其能力并为公司创造利润或维持公司正常运行。但是,很多的「灯泡」,常常都可能疏忽了一件事,就是「灯泡」并没办法自己发亮,即使是可蓄电的灯泡,也无法长时间不充电。而每个部门就如同灯座,让「灯泡」待在适当的位置,而企业就是安装灯泡的硬体结构并扮演供应电源角色。如果少了「灯座」,「灯泡」就不知其「定位」(position),不知其职责范围,且没有归属感 ; 而少了企业组织,灯座无法再供应电源,灯泡也就无法再发光发热。

这是笔者依据个人经验所体悟的「灯泡理论」。

我们常以「舞台」或「跑道」来比喻职场,换工作视为「转换舞台」或「转换跑道」,但这个想法有时可能误认为个人不需要这个「舞台」或「跑道」也可以一展长才。就如百年企业、产业百年─台湾企业发展史书中的专论提到滚石唱片段钟沂于2010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指出「… 纵贯线,去年巡演了47个城市,唱了52场,门票收入超过43亿,创下华人演唱会纪录。如果没有滚石唱片30年的资产,哪来的这个乐团 ?」企业品牌都是经过历史堆叠和多年来所有员工的努力,即使像李宗盛罗大佑周华健张震岳这几位会玩乐器、会创作、能唱歌,都有经典歌曲巨星,自己就能够发光发热,透过滚石让他们更上一层楼。我们一般从业人员更不应忽视「企业」在我们工作表现中所扮演的,在幕后默默支撑、供电的角色。

而企业从业人员也要期许自己当一个「可蓄电型灯泡」,平时和任职期间好好充电,切勿掉入自己就是发光体谬思当中。若要离职,务必找到另一个有丰富供电能力的「灯座」,最重要的是,确定该灯座是在一个适合「灯泡」长期使用并有充分发挥功能的企业环境。如果是要自行创业,就要确认自己在原本充饱的电力完全耗尽以前,有能力建好自己的发电室或找到供电来源,最重要的是找到需要你照明,一展长才的地方,也就是找到客户需要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