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台湾农业困局的解方

让台湾传统农业脱胎换骨,除须打造兼具创新及气候韧性的AI农业,更要培育先进农业技术的人才。图/本报资料照片

区域动荡冲突、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及自然灾害交织叠加,加大全球粮食安全不确定性,加以消费者对农产品营养健康、新鲜、便捷等要求不断提升,使得农业面临的挑战胜于过往,台湾亦不能幸免。

当前台湾农业施政存在五大隐患:一、大补贴让农民逐渐养成依赖心理,失去积极性和应变力。二、试验研究机构逐渐失去研发创新的热情和能力。三、蔡政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常事事干预,遇事则拿「尊重市场机制」卸责。四、上位者习于信口开河,官员们有样学样,猛吹政绩还硬拗,却禁不起检验,让农民经历一次又一场的灾难。五、台湾农产品内需市场小,需要依赖外销,而蔡政府「抗中倚美」的意识形态,让台湾难以加入区域经济组织(CPTTP、RCEP)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无法争取到关税优惠和原产地优势,让台湾农产品外销路愈来愈难行。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为了解农业困局,进而让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农民不再处处仰赖政府庇护,农村能充满生机,除了要扫除现有农业施政的弊病外,未来的农业发展关键在科技、人才、市场及执行力。

本文具体作法建议如下:

在科技方面:应有系统推动AI农业(Aggregate Intelligence整合型智能农业)。随着人口老化、基层劳动力短缺、规模不经济、年轻人不愿务农以及极端气候加剧、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多重冲击,传统农业已经难以因应,遑论永续经营。未来即便政府持续给予大量的补助和福利,仍然难以应对未来农业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维持台湾的食物安全,提高农民务农意愿,传统农业需彻底脱胎换骨。

为此,台湾必须积极透过卓越的科技打造兼具创新及气候韧性的AI农业,该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系整合基因编辑、元宇宙、感测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5G、大数据、云端运算、智能物流仓储等高端科技,形成完备的智能型产销系统。相较于传统农业,AI农业具有:将靠天吃饭转为靠人吃饭,将靠运气转为靠实力,将靠体力转为靠脑力,将靠经验转为靠数位,农夫转为农事精控师,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等多项特色。

在人才方面:为培育实施AI农业所需要具先进农业技术的人才,需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调整大专院校农业相关科系授课内容,有计划培养具备农学、农业生技学、资讯学、农业工程学、农业经济管理等复合型农业人才,并深化实务和理论结合,让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具有即战力;并透过资金、技术、用地等多元协助,帮助年轻人顺利投入AI农业,打破外界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全面提升台湾农业经营效能和形象。同时整合企业、国家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优势互补加速农业技术研发,以维持AI农业技术领先。

在市场行销方面:为巩固国内市场,稳定大陆市场并有效分散外销市场,提高农民收益,可以运用智慧种植决策管理系统,帮助农民做好种植前的评估和决策,再透过AI农业掌控产量及最佳出货时机,提高收益,避开经常性产销失衡的沉疴;同时因地制宜,按照外销目标市场需求,设置生产专区,避免先生产再找市场的旧习,并针对不同外销市场,采取「分区」、「专业」生产方式,来应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有效提高外销实绩;尤其应积极辅导出口农渔产品与国际认证接轨,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国产品竞争力。

在执行力方面:农业政策及执行力对农业竞争力提升至为重要,目前国内农渔业科研人力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中央农业相关机构编制高达数千人,且政府每年可动用近2,000~3,000亿预算,理应可以有很好的成绩。遗憾的是这些年蔡政府施政,说的多做的少,透过大撒币来讨好和安抚农民,反而让台湾农业失去了创造力和竞争力,未来应该用人唯才,以专业替代政治酬庸,重建责任制度,疏通升迁管道,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台湾农业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