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公里南迁 难度堪比故宫文物

中统局运台湾56箱、万余件史料调查局史料特藏室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共研究资料室。(杜宜谙摄)

调查局特藏室史料,是由中统局人员在国共内战战火下,自南京押运到广州再辗转抵台,路程长达约2000公里。调查局两岸处官员说,当年这批史料颠沛来台,艰辛过程不亚于故宫文物、黄金运台

依据汉学研究中心组长黄文德撰文的《法务部调查局特种资料典藏概况》,指大陆学者高华推论,调查局特藏室史料,最早可溯源于1930年代中统局在南京道署街的局本部「瞻园」训练股所设立的图书室,当时主要收藏中统局破获的中共地下机关文件宣传品

调查局前身的中统局,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原本只是国民党为了清共,所成立的党员身分、忠诚调查的党务组织。之后在抗日、国共内战,转变为肃清共党组织、地下谍报机构,甚至刺杀汉奸特务组织,资料显示中统局在抗日、国共内战期间,估计超过1800人牺牲。

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调查统计局,下设三处,第一处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处,主管党派调查、第二处是戴笠指挥的特务处、第三处处长丁默村主管邮电检查。1938年调查统计局改隶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成为中统局;戴笠的特务处发展成军统局,丁默村则转为汪精卫政权情报头子

因此中统、军统系出同门,虽业务不同,早年互有系属,被称为「调查局之父」的前调查局长沈之岳,就曾被戴笠吸收为军统局人员,潜伏至共党组织。

调查局指出,1948年10月国共爆发徐蚌会战后,国民党党员通讯局即将这批史料整理成56个木箱,从南京运往广州,隔年再转运台湾。史料一度滞留基隆港,后来落脚北市环河南路当时的内政部调查局局本部,由当时的第二处(调查局第四处、两岸处前身)负责监管;史料在40年代一度对外公开展示。

1953年,调查局在新店青潭干部训练所设专室保管,名为「荟庐资料室」,1970年史料由青潭搬至新店的调查局本部,当时调查局长沈之岳停用「荟庐」名称,改名调查局资料室。

调查局后来接收前警总青溪园」,成为调查局青溪园区,1997年这批史料跟着两岸处搬迁至此,由于位处山区,气候潮湿,保存不易,部分史料出现发霉、脆裂、蠹虫卵及蛀蚀破坏情形,因此调查局近年除与中研院近史所合作数位化,另向行政院争取预算,委请图库公司将文件数位化扫描,以永久保存,也便于学者专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