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老师相加超300岁 农村教师为何留不住(图)

孙集小学的赵文娟老师坐在自己的床上。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新来的三位青年女教师,合住在这一间由教室改造成的宿舍里。

离开还是留下?在皖北乡村做教师的年轻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纠结。

乡村凋敝,学校凋零。一幅幅凋敝凋零的画面不断袭来,不独皖北乡村的基础教育现实不容乐观,其他乡村的基础教育同样令人心痛辛酸

青年教师不愿意呆在乡下,不得已也是多数在“走读”。乡村教职不过是他们一点也不喜爱的饿不死的饭碗而已。

年轻教师能留下来踏踏实实地教书,就很不容易了

4月7日傍晚,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中学教师黄媛接回在镇上幼儿园上学的女儿,准备回家做饭。27岁的黄媛带着女儿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去年,她辞去了在江苏一所私立学校的工作,通过固镇县教育局统一考试,成为了王庄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的婆家在固镇县城,一到周末,她就得赶班车回去,丈夫在外做生意,孩子和公婆都由她来照顾。

“在这里当老师,比较稳定,但也清贫。”黄媛说,自从她做了老师,丈夫就开始经商,希望能多赚点钱。

王庄中学是镇里目前唯一的中学,全镇孩子都要在这里完成初中的课程,高中则要到县里就读。从王庄镇到固镇县城大约有40分钟的车程,这里的老师只能一到两周回一次家。全校65名教师,年龄40岁以下只占到40%,校长胡新云觉得这些年轻教师只要能留下来踏踏实实地教书,就很不容易,学校门口的滚动字幕上写着他的“名言”:“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落实就是品质”。

青年教师缺乏的问题在小学更加明显,王庄镇中心校校长任青山说:“141名在职老师中只有30%是40岁以下的,其中一个教学点,5位老师加起来有300多岁。”据介绍,王庄镇中心校统管王庄镇内的10所完整小学和一个只有一二年级的教学点

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教师又难以留住,任青山说:“2000年前,县里统一分配老师,并将一批民办教师统一转正,之后直到2008年,县里才又开始统一分配老师,这两年,我们这里来了20多位年轻老师,教师紧缺的问题缓解了不少,但要留住这些青年教师也不容易。”去年有个姑娘,考试通过了,分配到村子里的小学,她父亲带着她来看了一下,嫌从学校回家太不方便,人就没来报到。

对于不少在当地教书的老师来说,同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离开还是留下。王庄镇是全国闻名的“花生之乡”,王庄一小学校旧址曾是明清时候的驿站。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搬到离旧址不远的楼房里,全校有19名老师。吴振柳是这里的一名英语老师,乡村学校英语老师普遍紧缺,吴振柳要教三到五年级的英语课。她的丈夫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孩子今年1岁了。最近她和丈夫在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我们想试试,我丈夫家在淮南,回去当公务员,环境会好些,待遇也能好些。孩子现在小,以后上学还是去市里读好,我妈身体也不好,看病都不敢用太好的药,我们在这里房租每年1500元,孩子奶粉1个月就要近1000元,我一个人每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元。” 作为英语老师,吴振柳觉得教学有难度:“农村孩子很多都不喜欢学英语,觉得不好学又没用,有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说以后要出去打工,他们认为打工比老师挣的钱多。”

小李小学自2008年以来,陆续来了4位年轻教师,学校在教室的后面装上薄薄的隔板,为老师隔出一个小空间,老师做饭、睡觉都要在这里。“我们实在没地方,只能让老师勉强住了。这里距离王庄镇11公里,各种资源都比较缺乏,最近修了水泥公路,有了私人开的班车,好多了。”校长陈志飞说,过去每周他都要骑着摩托到镇子上接老师过来,好不容易有年轻老师来,学校要想尽办法留住他们。

学校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两个旧旧的篮球,桌上的电子琴上已经落了一层土,“没几个老师会弹琴,音乐、美术、体育课都是我们轮着带的。”陈校长说。电教室里锁着一台电脑,两台电视。校长说:“电视、电脑要让各班轮着来看,去年我们这里有了网络,年轻老师有时候从网上弄些东西给学生看,教学内容丰富多了。”电教室的一角堆着几个大纸箱,陈校长拍拍纸箱:“有个企业搞捐助,结果弄来的都是些破衣服,还有些没用的书,学生们根本用不上,只能这么堆着。”

孙集村小学的赵文娟老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在学校既要教数学也要教语文,每周要上20多节课。她的家在城关镇,每次回家先要从村里骑车到镇子上,然后坐班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班车回家。赵老师今年26岁了,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回家爸妈总会关心男朋友的问题,每天在这里,接触面太窄了,也不容易找。”赵老师说,平时用的东西都要从县里买了带过来,每次从家里回学校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倒车挺费劲的。和赵文娟一起分配来的共有4名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是大学一毕业,就参加了县教育局的统一考试,然后被分配到了这里。其中3名女老师同住在一间教室里,床头的桌子上摆着瓶瓶罐罐的护肤品,不远的窗前放着燃气灶厨具,旁边放着学校唯一的电脑,3个人做饭、睡觉和备课都在这一间屋里。“学校现有条件实在有限,没有教师宿舍,她们只能在这里凑合了。”孙集小学校长冯国云无奈地说。

王庄中学数学老师李新,上个世纪90年代从固镇县湖沟乡来到这里,妻子也是一名老师,在杨庙镇工作。现在他们已经决定留在王庄镇,并且把父母也接了过来,儿子在王庄中学上初二。对于目前的生活,李新说:“住在学校的宿舍,还是比较方便的,房费也省下了,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是够的。每天面对学生,还是觉得挺有意义的,老师这份工作,恐怕不会轻易放弃。”

乡村学校凋零绝非国家之福

青年教师不愿意呆在乡下,不得已也是多数在“走读”。乡村教职不过是他们一点也不喜爱的饿不死的饭碗而已。呆在乡下有什么好处呢?工资不多拿,还风里来雨里去,尤其是女性,安全和恋爱都是大问题。中学好歹有个大教师群体大家在一起热闹些,小学就全变味了,放学了,守着孤零零校园,夜晚青灯照壁,这份孤独和荒凉放在如今,无疑是一种折磨。

呆都懒得呆下来,还会“吸引”优秀的教师来讲奉献么?乡村学校的师资如此凋敝,显然和城乡分化有关,和城乡差距有关,和倾斜农村教育的政策落不到实处有关。

城乡分化和差距这里就不谈了,广大农村青壮劳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女人留在家里惶惶度日,这种状况早已揪心多年。单看倾斜政策这一点,大多华而不实,要么是每个月定补一点钱来表表心意,要么就是撒撒胡椒面弄个先进给个竹竿扶着。多年来就没有真心实意过。比如,就彻底来个倾斜,收入高高跟城区拉开距离,翻上一番也未尝不可;所有提职人员没有在乡村三五年的奉献经历免谈。如果来这些货真价实的倾斜,就不信乡村学校“吸引”不来优秀师资。

57岁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成为国务院参事,可以向温家宝总理“讲真话,察实情”了。实际上,教育领域里的问题一抓一大把,许多问题总理也早有耳闻。可是,近年来乡村学校迅速凋零,李校长未必知晓。中国农民还有八亿之巨,他们在乡下的孩子依然比城里的孩子多。谁敢忽视对农民子女的教育?日前丛飞遗孀邢丹之死令人唏嘘,那三个15岁到19岁的孩子竟然愚昧到在高速路边向车辆投掷石头取乐,谁敢说这没有教育失败的原因?其实连失败也谈不上,据说他们连小学都没毕业。

乡村!乡村!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短板!如果乡村凋敝,学校凋零,这可绝非国家之福。然而,一幅幅凋敝凋零的画面不断袭来,不独皖北乡村的基础教育现实不容乐观,其他乡村的基础教育同样令人心痛和辛酸。看看那些从乡村逃离的孩子吧,看看那些仍然在乡下闪烁着苏明娟大眼睛里渴望的孩子吧,他们的希望不该破灭,我们必须时刻提防着。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教师老龄化的现象突出,中年教师断档;学历基本达标,但初始学历层次较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现象严重,教师专任率不高,这都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教师的编制、补充机制不完善,优秀教师外流,农村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突出。

教师编制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的编制标准,使很多农村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甚至有些班级因缺少教师而无法开课,出现“超编缺人”的矛盾。二是在许多区(县),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较多,有的学校达到70-80%,学生流动性较大,当前的教师编制制度很难适应流动着的学生。三是随着现代化农村建设,撤乡并镇,农村学校也在合并,学生人数急增,教师编制却始终不变。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随着各地相继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农村小学的教师难以补充。

农村教师逆向流动更显优秀教师资源不足。教师待遇(工资、津补贴、住房、培训、晋升等方面)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优秀教师从农村地区向城镇或其他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向条件更好、收入更多的学校流动,向待遇好的民办学校流动。

教育行政部门将优秀教师集中于城区打造“品牌学校”,也导致农村教师流失。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各级政府统筹、推动难以奏效。各级政府要把教师培训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议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并能够持续性投入。

——科学制定农村教师编制,解决“超编缺人”的困境。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编制,解决城乡师生比例倒挂问题,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地区特点配齐、配足教师,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拓宽引进农村教师的渠道。一要尝试与本地相关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教师,特别是当前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体、美等学科要加大培养力度。二要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各个学科的教师,特别是能在农村学校任职的教师。

——形成双向教师交流机制。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服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加大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科学课等综合性较强课程教师培养,针对农村教学实际需求,培养全科型小学低年级教师。

增强教师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音、体、美、小学英语等紧缺学科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普惠性;大力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共享、免费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师培训的网络资源,加强农村教师的远程培训;实施对教师进修机构的督导与评价,提升教师进修机构的培训质量。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农村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落实绩效工资。建农村教师公寓,改善生活状态,减轻生活压力。完善农村教师津贴补贴,设立“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工作津贴”,激励和吸引教师积极到农村地区从教。(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