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嬷的助行器怎么挑? 专家建议选「滚轮式」

滚轮行器(左)比固定式助行器移动方便。(影/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高龄社会来临,许多上肢正常但下肢肌力不足,或者缺乏平衡感耐力长辈,都需靠助行器维持行动能力,但若挑选到不适合的产品,反而容易跌倒。新北市辅资源中心主任杨忠一表示,最适合长者的助行器其实是「滚轮式」而非「固定式」,前者可省去抬起来的动作,又有煞车功能,不会因步行速度过快而「翻车」。

市面上常见的助行器分为「固定式」、「左右交替式」与「滚轮式」3种,使用前要先将高度调至病患股骨的大转子处,手肘则需落在最佳的力学角度20~30度处,等同于手腕关节骨凸地方,并经专业治疗师辅具中心人员教导后,才能上路行走。

食药署举办「善用助行器,行走不求人记者会。(图/记者严云岑摄)

杨忠一说,固定式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为助行器先出去,再来是受伤或惯用脚,另一脚再带上即可;交替式助行器则为单手单脚同时移动,但患者常见情形为,单手出去后不知道该哪一只脚要跟着移动,进而造成混乱,一般只会建议给上肢较无力中度脊髓损伤或小儿麻痹患者使用。

滚轮式助行器则是最适合初学长辈使用的辅具之一。杨忠一在示范时提到,很多长辈使用固定式助行器时,都会因向前力量太大而「翻车」,但滚轮式助行器因前面有轮子,后面有承重煞车耐磨垫,不仅向前移动时只要用滑的,重心不稳时也不易摔倒,且行走时比固定式快上1.5倍,刚开始学步脑性麻痹或身障孩童皆适用。

▲杨忠一示范滚轮式助行器配件替换方式。(图/记者严云岑摄)

食药署医疗器材及化粧品组科长正宁表示,根据统计,食药署发出的合法助行器许可证共有128张,外国进口就占了100张,民众在选择产品时,除应看清楚是否为合格医材外,也应先询问专业人员,才不会发生使用后走路反卡卡的窘境

▼市面上常见的三种助行器。(图/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