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系所应届毕业生最向往公司 国泰胜出

国泰金控国泰人寿与国泰产险在今年第10届保险龙凤颁奖典礼大放异彩,荣获全国财金保险系所毕业生最向往金控、寿险(包括内勤外勤)、产险的公司。由左至右为国泰产险资深副总许嘉元、国泰金控副总翁德雁、国泰人寿资深副总刘大坤、国泰人寿资深副总吴俊宏亲自出席领奖。(国泰金提供)

每年三月起是毕业生求职旺季,对全国财金系所学子来说,国泰金控及其子公司是最向往的首选公司。由《现代保险杂志》、财团法人现代保险教育事务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保险龙凤奖」-全国财金保险系所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今年迈入第十届,国泰金控、国泰人寿及国泰产险已连续十年获得年轻世代首选,成为最向往的金控、寿险与产险公司,展现国泰人才培育专业形象深植人心。

现代保险杂志于今(4日)假寒舍艾美酒店举办保险龙凤奖颁奖典礼,国泰金控、国泰人寿与国泰产险分别荣获金控最高荣誉的「特优奖」;寿险内勤、外勤最高荣誉「特优奖」的双重肯定;产险优等奖,合计获颁四奖项,由国泰金控副总经理翁德雁、国泰人寿资深副总经理吴俊宏、资深副总经理刘大坤、国泰产险资深副总经理许嘉元亲自出席领奖。

国泰能够连续十年获得应届毕业生青睐,人才培训为主要关键之一,根据国泰统计,每位国泰员工每年培训时数达173小时、投入在教育训练的费用逾7亿元,年年成长。近年更导入数位线上学习课程,鼓励同仁透过手机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线上学习,甚至还提供学习假,鼓励同仁持续学习、多元学习,发展多元能力及多元职涯的可能性。

此外,国寿业务人员培育更推出「学生业专制度」,辅导同学学习财经专业知识并考取相关金融证照,在求学阶段即能快速累积职场竞争力,单是去年一整年内近4,000位同学参与,深获好评。而国泰产险则透过分级认证制度达到因材施教的培训理念,除能检核学习成效外,亦做为提供不同专业级别教育训练课程的准则,落实专业适性教育。从国泰金控至国寿、国泰产险均将教育训练列为重点目标,这也让国泰年年成为青年学子的求职首选。

尽管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至今,国泰无畏疫情影响,人才培育与招募未曾中断,今年更大举提供逾6,700人的集团职缺,并以「国泰控场家,我的人生我来控」作为今年诉求,期待新鲜人及求职者带着对金融业的热情加入国泰金控的大家庭,除锁定台湾优秀青年学子,更将目标扩大至国际人才,逐步实践国泰金控亚洲布局的跨国金融人才需求,并首开资讯策略人才储备干部计划,以因应转型数位金融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数位科技」一直以来在国泰金控的转型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运用数位、数据与技术基础建设,致力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数位服务体验,今年更将目标瞄准东南亚市场,全力协助东南亚据点发展数位金融,为跨界人才打造最佳的发挥舞台。

面对斜杠人生观念兴起与全球COVID-19疫情冲击下,国泰人寿在人才招募也特别推动「π高登计划」,提供兼职金融保险业的工作机会,借由多元的数位学习工具,搭配独有的「高登学院」实体课程及「Mentor」一对一培育机制,进行辅导与关怀,强化「斜杠业务员」行销专业能力。「π高登计划」亦提供明确及畅通的职涯发展管道,搭配正式人员新进专案「YOUNG高登计划」,让年轻学子在逐步提升经营实力后,也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涯,打造专属自己的梦想「薪」生活。

在多样化的资源培育下,国寿于2020年在24岁以下之新登录人数占率(21.5%)与总登录人数占率(21.9%)皆持续为国内寿险公司之冠;其中在外勤业务人员的招募与培育,国寿的学生业专制度,提供了丰沛学习资源、多元的福利及积点奖金,辅导同学学习财经专业知识并考取相关金融证照,去年累计近4,000位同学参与。

国泰产险长期建构完整人才培育体系并储备优质人才,对于人才培育的扎根与落实,反映在完整、多纬度的训练架构,与丰富多样的训练课程。在数位时代转型驱动下,人才发展以诉求「效率、弹性、自主」三个面向,如何透过流程改造让人才运用更有效率;如何透过思考转变让人才更加弹性与敏捷;如何透过授权信任让人才更加自主,唯有人才持续转变及成长,才能带动组织运作要有相应的布局。

为培育第一线业务同仁成为专业的产险顾问,国泰产险每周固定安排2小时的教育训练,由险部及业务达人合作制作教材,提供前线同仁专业的商业险课程,课程内容包含行销及核保理赔专业知识,从各个不同面向培育业务同仁具备实务所须的专业职能。

面对未来数位转型与大数据的时代,国泰产险亦积极发展数位行动工具,以强化营业人员业务开发与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数位转型的重点不是数位,而是让员工「当自己的主人」,而数位转型最深层目的是「赋能员工」。国泰产险因应FinTech潮流,各项数位科技、工具及资讯系统的落地,如何运用企划创新及敏捷思维带动后续的推动,将是人才培育的后续关键。员工的幸福,也一直是国泰产险的坚持。透过大小员工幸福活动,创造幸福职场氛围,打造快乐的工作环境,创造员工与组织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