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全面抢救台湾资本市场

文/洪绫襄

10月底,一家台菜餐厅包厢里,福邦证券董事长林火灯邀请几位业界好友小聚,在座的有券商公会理事长贺鸣珩期货公会理事长糜以雍永丰金证券最高顾问黄敏助,以及台经院院长林建甫,各个都是资本市场先觉。然而,对着满桌好菜,众人却是谈到眉头深锁、五味杂陈。

忧虑1:筹资能力弱新资金进不来,坏公司出不去

尽管当月台股结束长达1年5个月的万点行情,不到1个月就重摔1651点到9400点,柜买指数更掼破10年线,但鏖战股海多年的他们反而淡然以对;真正令他们忧心的是,已发展56年的台湾证券期货业与资本市场,下一步该如何转型升级

引发他们担忧的是,这两年来,虽然GDP维持2%以上,但台湾资本市场的关键字已不是IPO(初次公开发行)和筹资,而是减资、分拆、私有化海外上市,整体结构呈现衰退前兆

此外,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筹资,交易反而是其次。然而今年台股大盘日均量虽然冲到1330余亿元,但当冲交易量就占其中4成,筹资功能却是萎缩,更与实体经济脱钩。根据立委郭正亮统计,台湾去年上市筹资总额仅148亿元,反观港股去年筹资总额近5千亿元台币。今年台股虽然新上市柜家数较去年成长,但除了上海商银之外,其他IPO案规模均未超过百亿元。

再者,交易仅集中特定类股,台股周转率偏高,但根据本刊统计,年交易量不到万张的公司数比率逐年提高,今年已达14%。此外,因亏损而市值缩减剧烈的公司,如宏达电、华映、茂迪、中环、铼德等已连续亏损超过多年,仅仰赖补贴或银行续贷维持经营,长期削弱资本市场的效率公平性,若能有新资金进场活络,不管是转型或是并购下市,都会对台股现况将有明显的改变。只是今年以来,外资持续抽离、没有国际新资金进场,流动性恐陷入瓶颈

忧虑2:与世界接轨不足任务太狭隘,资本市场不是只有IPO

曾担任证交所总经理的林火灯也抛出他的忧心:「全球资金流动愈来愈迅速,但台湾资本市场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还是不够!」他过去常带台湾公司到海外路演、推荐给国际法人、签MOU(合作备忘录),但这远远不够全世界交易所已透过股票公发、彼此参股并购走向集团化

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集团来说,并购了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而成,德意志交易所也透过合资代理,与中国资本市场紧密连结。因此,他重提「资本市场整合」,希望重整4大证券周边单位架构,主动参股其他交易所。…(本文节自财讯570期,详全文)

延伸阅读:12档财报黑马 长线买点到了

金河投机总是会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