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如何实践「一中一台」论述?谈疫情中的差异政治

武汉台商家属集体前往陆委会陈情,希望早日让家人团聚。(图/记者屠惠刚摄)

蔡政修/静宜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

去年十二月爆发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两岸社会关系转捩点。如果说,蔡政府第一任任期的两岸政策主要在强调两岸政治制度的差异,把两岸关系视同两国间的关系;第二任任期就是强化两岸社会与人民的差异,这主要是透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给大陆及人民贴上坏的标签(如疫区、带病毒者),然后名正言顺地加以差别对待;二是区分两岸人民身份、以及因为身份得享有的权利,把身份认同不同的人排除于相关权利之外。最终目的就是让两岸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关系,根本就是具有本质性差异的两个不同国族

「我们」与「他们」 蔡政府如何操作差异政治

新冠肺炎疫情给了蔡政府操作认同与差异政治的良机。差异政治作为认同政治的核心,常见的作法是,先透过论述标示出身份认同的差异,再透过社会制度与法律,把建立在身份认同差异上的歧视性措施合法化与正当化,最终使得「我们」与「他们」的对立关系得以稳固地建立起来。

从去年12月30日武汉市李文亮医生向外界发出防控预警,31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通报武汉出现27个不明肺炎病例后,当天行政院长苏贞昌立即召开院级会议宣布武汉直航入境班机必须进行登机检疫,入境旅客必需申报健康状况。这个在全世界对武汉疫情与病例特性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其实是非常超前的部署。后来证明这个作法是对的,但这个决策在当时并非建立于完整的医学评估之上,而具有政治操作的痕迹。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最终也染上新冠病毒过世,大批民众前往哀悼。(图/路透社)

这种将大陆人民视为病毒带原者贴标签行为,也表现在政府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无视于中国国务院2月8日在记者会建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或世界卫生组织在11日正式命名的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以使人们永远记得这个疾病与「中国/武汉」的关系。

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2月12日的防疫记者会面对记者提问回答说,「那要叫中国肺炎不是更糟糕吗?」直到2月27日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在记者会中才正式使用「新冠病毒肺炎」,作为陆委会的正式用法。但疫情指挥中心的记者会仍然以「中国武汉肺炎疫情」为名,绿媒如自由时报则在武汉之前加上中国,成为「中国武汉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而陆委会网页中继续以「COVID-19(武汉肺炎)」为标题提供中国大陆疫情相关资讯。

贴标签与歧视是一体两面。一旦标签被贴上,歧视就变成理所当然。

▲武汉封城,街头一景。(图/路透)

是「政治操作」还是「超前部属」?

今年1月15日疾管局正式公告武汉肺炎为法定传染病必须通报,隔日又提升武汉旅游疫情建议级别。此前由于泰国已经发现首例境外移入确诊病例(1月12日),台湾应对疫情的措施算是有所本。

然而对照于世卫组织在1月23日仍称将疫情颁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是「为时过早」,直到1月30日才正式将其列入最高警戒级别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却仍不建议各国对中国采取旅行管制措施或停飞来往当地航班。台湾交通部早于1月23日证实台湾往返武汉航班全面停飞,成为全球最早对大陆祭出禁航令的国家;同日新加坡与越南都发现首例境外移入确诊,使台湾的超前部署再度受到肯定。

口罩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引发重大社会争议的事件,也是两岸认同分道扬镳的拐点。1月23日,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宣布自1月24日起暂停医疗外科口罩与N95出口一个月。一时之间,支持与反对口罩输出禁令俨然成为区别台湾内部亲中派与爱台派的指标。然而媒体后续有关台湾口罩存量不足的报导,说明了政府暂时管制口罩出口的政策站得住脚。但对照于日本企业仍大量运送口罩赴陆,使得大陆人民觉得理应是自己人的台湾同胞反而不如世仇日本人友善。

▲前往武汉台商隔离所进行消毒的国军33化学兵群。(图/国防部提供)

稍后武汉台商回台包机问题也造成两岸人民嫌隙。2月2日武汉台商首批撤侨班机起飞,陆配及其子女到底可不可以上机引发争议。许多台湾网友认为应以国籍身份认定。还有在台居留的陆配是否可以享有健保的问题,最近也成为民进党议员批评的对象。种种以政治身份凌驾血缘关系或家庭亲情的想法或作法,不管结果如何,其对两岸社会认同的影响将不会被遗忘。

在港澳陆生来台的问题上,依照移民署公告,陆生自1月26日起暂缓入台,2月11日起连港澳学生也暂缓来台。逻辑上,当台湾人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可能因为没有国籍而无法随同搭机返台,当长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亲人都因为暂时未取得国籍而无法使用健保,那么政府更加没有理由同意让在台湾读学位的陆生回台,因为他们是关系更加遥远的异乡人

其实学位陆生的隔离主要由学校负责安置,在技术上不至于拖垮台湾的医疗体系。而随着台湾不同意学位陆生回台,大陆学校也拒绝陆生直接在当地学校交换。因为,「你视我为外人,我又何必帮你」。

▲蔡政府借由这波疫情,正在逐步强化两岸之间的差异。(图/记者林敬旻摄)

能否加入WHO成两岸关系重要指标

展望未来,由于政府对两岸认同政治与差异政治的操作,台湾内部主张与对岸友好的声音被整个社会氛围压抑。两岸关系也在疫区的论述与人民隔离的实践下成为「一中一台」的关系。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月5日宣布:「整个中国已沦为疫区,中港澳回台一律自主隔离14天」。

新冠肺炎疫情拖得越久,两岸认同就离得越远。随着两岸社会对立的氛围升高,两岸关系也陷入高风险,包括中共军机进逼海峡中线的事情频频发生,短期内两岸在军事上避免擦枪走火是当务之急。长期而言,北京政府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参与WHO的问题必须要有更合理的安排,否则台湾人民对「一个中国」的反弹只会越演越烈。

选前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林静仪所称,「盼民进党达到国会3分之2席次以修改国名、国歌」,从民众对蔡政府防疫表现满意度高达85.8%(《ETtoday新闻云》3月2日公布民调)来看,恐怕不只是说说而已。

热门推荐》

赖祥蔚/迈向2024大选 柯文哲的「关键少数」新策略黄奎博/从美国总统的发夹弯判读桑德斯台海政策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