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专栏-利率正常化考验空头支票公司SPAC

SPAC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本质就是空壳公司,成立目的就是透过IPO募集资金,然后透过并购企业帮助该企业上市赚大钱,当然反过来看也行,企业担心错过股市荣景急着IPO时会找上SPAC借壳,SPAC上市途径被称为「IPO 2.0」。

SPAC发起人会获得20%股份。剩余股份搭配认股权找寻专业投资人加入,SPAC发起团队唯一任务就是二年内用募集到资金找寻并购标的,完成收购后,发起人股份会转换成1~5%的目标公司股份,且不受闭锁期限制。

传统IPO需要花上数年时间整理公司营运准备财报与相关文件,但SPAC上市仅需一半时间,以前SPAC上市是以体质不好的公司为主,但最近二年参与者增加大资金投行也加入,成为最受欢迎的金融创新,2021年全年241家公司SPAC上市,筹集820亿美元资金创新高。

SPAC兴起的另一原因是『估值』,未上市公司每增资一轮,估值就暴涨,有些连IPO资格都达不到就已经是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以上),必须利用SPAC管道加速IPO,让大股东得以套现。

传统上一家公司上市代表公司进入稳定获利,外部投资人愿意成新股东,而大股东也可开始实现获利,后来「帐面亏损」的科技股上市是着眼未来获利高成长预期支撑,现在也已成为市场可接受的共识,例如网通、电动车等。而SPAC IPO本质是空头支票,投资者赌的是管理团队正直与才能,但也多成为套利或是新金融诈欺工具。

海瑟威副董事长蒙格早在去年2月就批评SPAC:「这种对未知企业的疯狂投资,是令人恼火的泡沫迹象。」去年3月宏碁董事长陈俊圣预言全球通膨正在发生,他指出通膨有四件事,首先证券市场会有讯号,比方全世界最特别现象是SPAC,第二是房地产价格会动,台湾中南部上涨,第三是原料铜、铝及运费上涨,第四就是终端产品涨价「消费者就有感了,通膨也成局了。」

利率正常化的白话文就是将连续升息,今年以来,高本益比的科技股股价哀鸿遍野,主因就是30倍以上的科技股不再被视为高成长与理所当然,没有获利的公司更成为法人机构优先处理持股的重点。

超高本益比的SPAC备受考验:一则SPAC成立时间不长,实际营运能力尚待考验,市场资金盲目追捧意愿大幅降低;二是超高本益比本来就是SPAC经营团队路演时的重点,集中在新科技、绿色能源、生技、金融创新等轻资本密集产业。

几个SPAC重要案例,其一,全球首间公开上市的商用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在2019年透过SPAC方式与帕利阿皮蒂亚股票合并,把股票代号改为「SPCE」后股价一度冲高至54美元,2021年创办人布兰森风光搭太空船出游然后宣布增资,但维珍银河股价持续大跌市值缩水,目前已跌破10美元,主因是CEO与创办人减持股份。

其二,氢燃料电池卡车制造商Nikola于2020年3月被Vecto IQ并购上市,股价一个月内暴涨六倍市值300亿美元;但连串造假事件爆发后,Nikola股价自高点下跌九成。

其三,「特斯拉杀手」Lucid Motors被SPAC 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购并上市,Lucid Motors是亚马逊贝佐斯和特斯拉穆斯克的意气之争,因为亚马逊直接挹注业绩,Lucid股价尚能维持40美元附近,而另一家法拉第未来(FFIE)股价则从20美元暴跌到5美元。

其四,Grab是东南亚最大叫车平台,服务范围包括即时共乘、外送、出行服务,甚至整合到金融服务。2021年底以SPAC模式上市后,Grab三个大股东Uber、软银和滴滴出行都想套现,Grab股价表现下跌凄惨,什么都「抓」不到。

我国金管会2021年底定调暂不考虑引进SPAC制度,理由是美股主要是法人机构投资者,而台股投资者七成为自然人,双边投资环境不同与SPAC监管顾虑等因素下,而且台湾国会计规则是规定企业评估价值采「帐面价值」,但SPAC最重要的是找到未上市柜加计未来成长空间的「估值」,所以部分企业只能到美国SPAC模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