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河/从心流理论到沈浸式概念 新媒体如何提升消费者互动意愿?
早在1975年,由芝加哥大学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所提出的心流理论(Flow Theory),也就是如今的沉浸式(immersive)概念;其义理就在描述,人类经常会依照心理需求的动力,以融入情境的态度主动面对自己想做的事。
顺此思维,如今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与沟通模式的规划,经常导入参与体验多于被动式的阅读与观赏。
包括各类互动游戏的设计、电商平台的购物流程、影视剧情内容的编撰、数位户外广告看板的互动(DOOH),乃至网路新闻的写作与呈现等,其目的都试图在沉浸式互动逻辑与设计的同时,又能引发消费者的关注与参与。
贴近沉浸式互动的元素与模式
以沉浸式互动设计的4D电影为例,其特色就是运用荧幕中的3D立体视觉,结合机械互动座椅,加上影院内的风吹、水雾、气泡等效果,带给观众视听、身体与心理的连动感,尝试借由声音与光线装置,强化观众对内容的感受与震撼。
不言可喻,新媒体的呈现明显异于传统媒体之处,就在其资讯沟通过程的互动与参与感;但基于互动情境与功能的差异,沉浸式互动体验与参与方式必然有所不同,约略可分为以下三类模式或情境。
其一是机器对人的互动,例如当下最流行的VR虚拟实境和AR扩增实境,运用眼罩、手机、面板、P C或穿戴装置,针对使用者介面的互动,设计各类互动游戏与活动体验。
▲借由虚拟实境(VR)身历其境的特性,让酒瘾患者练习如何拒绝别人说「NO!」。(图/慈济大学)
其二是机器对机器的互动,系借由人工智慧的工具不断大量搜集资讯,并将使用者回馈与流动的庞大数据加以统计分析,随时掌握市场消费动态的互动进行市场决策,创造市场极大化的效益。
其三是人对机器的互动,借由消费者的喜好,将内容文本配合设计去带动消费者的参与感,或引发阅读程序上的改变,例如基于观众的喜好,运用数位叙事的程式设计,主动涉入调整或改变戏剧的结局。
▲故事工厂改编《我们与恶的距离》舞台剧公投版,并加入观众投票元素,让观众能够决定该剧的结局走向。(图/故事工厂)
新媒体平台的经营,如何让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回归产业价值,才属有意义的作为。
例如网购平台运用关卡设计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以及社群平台导引消费者对内容的投入,其共同的目标包括如何以串流方式让玩家感受到设计游戏的体验;如何在虚拟实境体验中享受即时的临场感;如何在卖场中营造参与融入的过程等。
上述这些情境的规划与设计,就如网购平台业者精心设计置入购物车、选择寄送方式和追踪物流的快感,让消费本身成为一种体验,不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传递顾客价值的感动,以及商品流通时倚赖的交换价值。
▲网购平台业者精心设计置入购物车、选择寄送方式和追踪物流的快感,让消费本身成为一种体验。(图/翻摄于东购网站)
再以新闻网站的经营为例,编辑台需不断将刊登内容的数据予以多元面向分析,包括触及数、点播数、按赞数、评论数、转发数以及收藏数等数据的密切追踪,借由上述数据的分析,随时进行内容调整与优化。
因此,如何加重标题的创作、写作过程的动态化、内容更具延伸性,以及让图文编排更具视觉性与共鸣感等互动元素的强化,才可提升消费者的点阅率与互动意愿。
▲5G入手门槛越来越低,未来各式沈浸式体验将让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互动越来越稳定。(图/高通)
面对将来5G行动宽频与固定宽频的发展,沉浸式体验让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互动设计必然更趋于稳定。
不过仍须强调,营造沉浸式情境的目的,除了让讯息的传播更为生动与引发参与之外,终极理想仍是要让讯息的产制更具影响力与动员力,而非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感。
热门点阅》
► 王志鹏/陆称2成水兵有精神问题 高压、没阳光 合格潜舰官兵又如何育成?
► 谭耀南/邱太三掌陆委会=向对岸释善意?解冻两岸 台湾可从展现意愿始
► 南海紧绷!东沙岛演习下月登场 为台湾保「太平」 敦亲睦邻没有用
► 国安大地震》张宇韶/面对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 这些人是蔡英文「答案」
► 苦苓/老人不能惯!拒绝父母的情绪勒索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