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1120公克 早产儿酱酱追上同龄宝宝
护理师小花的孩子酱酱29周就来到世界,出生时仅1120公克,约两杯手摇饮料重。成为早产儿家长后,小花感觉护理知识瞬间归零,不知如何照顾。在医护人员的教导下,小花学会为孩子按摩,并配合追踪检查,酱酱现已追上同龄足月儿的步伐。
我国每年新增约2万名早产儿,发生率约8-10%,近几年比率已缓慢上升。早产儿基金会董事长陈治平推测,生育年龄的提高是造成早产的主因。因高龄者患上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对胎儿也会造成影响。
早产儿基金会董事彭纯芝医师表示,早产儿的照护其实和一般宝宝差不多,唯有较严重的宝宝(1500公克以下),照护细节较多。例如发展方面,不能以出生年龄去与其他宝宝做比较,而需以矫正年龄(预产期开始算起)看待,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
彭纯芝表示,32-34周出生的早产儿都能和足月儿一样正常发展。至于26周以前出生、体重未达1350克的宝宝,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许琼心医师表示,有3分之1的机率发展迟缓。宝宝仅有1120公克的小花,却在悉心照顾下,跟上其他孩子的步伐。
小花表示,生完第一胎后即发现自己的子宫颈少于2公分,已有早产的心理准备。直到第二胎满23周,才发现子宫颈的长度已接近0,意味着宝宝随时可能出生,比预期更早。当时的她已在安胎,因公费药物对她无效,只能使用一天1.8万的自费安胎药,并在花了30万后,于第29周迎来早产儿酱酱。酱酱出院后,家人却不敢照顾,手足无措。
国健署署长王英伟表示,自己也是早产儿的父亲,面对少子化挑战,如何让这些家庭度过难关显得非常重要。为帮助现代父母了解相关资讯,国健署与早产儿基金会合作,推出电子版「早产儿居家照护手册」,提供喂奶、哄宝宝睡觉、打预防针等正确观念,让家长「照书养」。小花感慨,自己当初并没有这类资讯,只能靠着Google跌跌撞撞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