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克指数」做汇率低估指标? 央行:非跨境贸易品且过度单一

▲最近「大麦克指数」成为新闻媒体评估汇价高估或低估的指标,央行表示并不恰当。(图/翻摄自中央银行粉专)

记者吴珍仪综合报导

新台币汇率遭低估?中央银行今(30)日以『由汉堡与拿铁的两则汇率故事,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过度解读「汉堡经济学」』为题,在粉丝专页贴文指出,最近,大麦克指数(Big Mac index)又成为新闻媒体评估汇价高估(overvalued)或低估(undervalued)的指标,表示这是不恰当的。

央行指出,大麦克指数系由《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于1986年开始发布,作为让大众更容易理解汇率理论的简单工具

至于星巴克拿铁指数,则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于2017年调查全球近30个大城市的星巴克中杯(tall)拿铁的售价所计算而得,借以说明汇价不一致(discrepancies)的情况

根据《经济学人》于本(2021)年1月15日发布的大麦克指数,据此算出的美元兑新台币汇率为12.72(台湾的大麦克单价72元,美国的大麦克单价5.66美元),但本年1月12日的市场盘中实际汇率却为27.98,故如以大麦克指数估算,新台币汇价低估54.5%,亦即[(1/27.98)-(1/12.72)]/(1/12.72)。

惟若改以星巴克中杯拿铁在台湾与在美国的售价来比较(分别是120元与2.95美元),新台币汇价竟高估45.4%!两种指数的结果完全背道而驰。

央行提到,大家必须了解,这些单一商品指数虽以轻松、有趣、易懂方式介绍一价法则(law of one price)及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理论,但它们并非跨境贸易的商品,且商品篮仅包含一种商品,实有过度简化之嫌;更重要的是,商品的价格会受到各国税负(包含关税)、利润率租金劳动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甚至于替代品的多寡、偏好也会有影响。

因此大麦克指数、星巴克拿铁指数,都不适合用来评估均衡汇率。对于「汉堡经济学」(burgernomics)受到超乎想像的欢迎,并被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连《经济学人》都颇感无奈。

央行也提到,尽管以单一商品指数衡量各国汇价是否遭高(低)估的作法不够严谨、不同指数结果差异甚钜;但不可否认的是,单一商品指数确实具有浅显易懂、饶富趣味性优点

因此,近年来评估汇率的各种商品指数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大麦克指数、星巴克拿铁指数外,还有iPhone指数、迪士尼乐园指数等。央行提醒,单一商品指数从来就不是充当汇价走势的良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