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的教育意义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玩手机和打游戏都深恶痛绝。我们觉得,凡是游戏,都不属于学习;凡是不属于学习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
真的是这样吗?
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有一些对上一代人行之有效的经验,到了下一代可能就会失效。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以至于你很难讲,到底孩子应该向父母学习,还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可能是网路时代的第一代「原住民」,而我们都只是网路时代的「移民」。
网路一代相互沟通靠的是手机简讯、微信、网上聊天。打电话?好是好,但他们不想让父母偷听。写信?太过时了吧。就连电子邮件,他们都觉得落伍了。网路一代获取资讯主要靠在网上浏览。他们更相信「部落成员」之间的分享,相互间各种「晒」,根本不会对「权威」「专家」有所敬畏。网路一代热爱交流与合作,但他们只在「移民」们看不到的地方交流与合作。对「移民」来说,网上购物无非图个方便,而「原住民」已经学会了在网上交易试卷和考题。网路一代喜欢学习和创造,但他们只对那些「酷」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真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网路就能够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料,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游戏从来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动物幼崽相互嬉戏,其实就是在操练如何捕猎和逃避天敌。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家,也是在为自己进入社会做准备。游戏和学习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打游戏也是一种学习。
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打电子游戏有助于提高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对外科大夫、海军陆战队这些职业来说,手眼协调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你要是问问外科大夫玩打飞机游戏的记录,肯定会让你折服,他们会告诉你,打游戏和开刀需要的都是眼疾手快。无他,手熟而已。
一些情节复杂的电子游戏、网路游戏之所以吸引孩子,并不是因为里面的枪击、格斗场面。玩游戏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杀手(killer)」,他们喜欢的就是打打杀杀、暴力场面,他们是电子游戏的最早拥趸,但新一代的游戏玩家并非都是这样;第二类是「冒险家(explorer)」,他们喜欢的是游戏带来的新奇感,可以到处看看,体验在现实中体验不到的感觉;第三类是「社交家(socializer)」,他们喜欢的是和其他玩家的互动,公会的会长大多是这种类型;第四类,可能也是最多的一种,是「自我实现者(achiever)」,他们在游戏里寻找的是那种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感觉。
为什么游戏更能让玩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或许,这和游戏的设计有关。大多数角色扮演游戏、有剧情的网路游戏,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著名神话学家坎贝尔的影响。坎贝尔发现,世界各地、各种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都有个普遍存在的原型。按照他的说法,这个原型就是英雄人物的成长。首先,英雄人物生活在一个没有危险但很单调乏味的熟悉环境里(想像一下游戏里的新手村),然后,一个偶然性的事件触发了剧情的变化,英雄走出新手村,而且无法回头(想像一下《魔戒》里佛罗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接着,英雄要经历种种磨难。他需要自己的导师,也需要一群小伙伴,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激发他潜能的强大对手。他会先经历一系列小的挑战,这是「试炼之路」,然后他到了「洞穴的深处」,最终在经受了巨大的「磨难」,战胜了这些挑战之后,他会得到「宝物」(比如一把屠龙刀,或者国王的王冠)。剧终时,英雄会返回故乡,但他已经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新人,他终于从自己的经历中悟道了。这一套路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肯定是因为它契合了人们人格成长的内在规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正因如此,有时候,通俗文艺对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课堂中能够学到的做人之道越是贫乏,小说、电影、游戏这些课堂外的教育就越有震撼力。我承认,金庸小说教给我的东西,远远比中学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更重要、更有意义。
对那些喜欢社交的玩家来说,网路游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型的网路游戏中都有公会,大的公会能有几百人。组织一个公会和管理一家企业有什么不同?你需要吸引一批志同道合者,大家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个性,你怎么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你怎么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默契的团队精神?难怪,《哈佛商业评论》上曾有一篇文章讲道:「看一个人能否管理好一家互联网企业,最好的标志不是看他有没有MBA文凭,而是看他有没有创建一个70级的公会。」以后你们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把自己游戏里公会的成就写上!
电子游戏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一切都在变化中。这个行业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文化上,都可能引领未来的潮流。一方面,传统的技艺在这里能够焕发新春,它需要大量的电脑、数学、绘画、雕塑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它对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简单的规则中演化出无穷的复杂性?游戏的规则必须一学就会,但结局要高度依赖与玩家的互动,一千个玩家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玩法和结果。如何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整个世界?看看电影《阿凡达》《星际争霸战》,你就能感受到,现在的娱乐业要求的创新不是灵光一现,以机智取巧,而是要有深厚的底蕴、恢宏的气势。
当然,不是说只要让孩子们天天打游戏,就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成长和成才。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如果孩子们个个都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学习,那么是孩子们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如果搜寻引擎比老师们更了解孩子们的爱好和梦想,是互联网的问题,还是老师们的问题?
有一位传教士想要在年轻人中传播福音,他问自己,年轻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当然,他们都在打游戏。什么游戏最流行呢?据说,是《魔兽世界》。于是,他就注册了一个《魔兽世界》的帐号。《魔兽世界》里又分联盟和部落两个阵营。这个传教士发现,选择部落的玩家,往往更加愤怒、阴郁,在他看来,这些人是最需要拯救的迷途羔羊。于是,他选择了亡灵牧师。别的玩家天天出去打怪、练级、PVP,他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亡灵的主城,看到匆匆路过的玩家,就跟人套近乎,结果,他在游戏里发展了上千名教徒。
这时候,我们的教育者在哪儿呢?
(张朝元/摘自中信出版社《先放一把火》一书,图/勾犇)
本文作者:何帆
(本文摘自 《读者杂志 3月号》)
《读者杂志 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