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话车/一篇新车试驾 表面抢先开车、背后辛酸意外自负
▲笔者从不敢自称自己是「专业」车线编辑,专业这档事实在太过沈重。(图/ETNEWS资料照,以下同)
文/Y.K.C
「车线编辑/记者」,称号何其沈重;周遭朋友总认为:车线编辑一定「很懂车」、「很会开车」、「很会拍照」,事实上真是如此吗?说真的,坊间卧虎藏龙,就算不在媒体线上,这些大老才更够格担得起「专业」这两个字。
也因为如此,自认跟「专业」沾不上关系如笔者,要如何产出一篇「内容」与「流量」兼具的试驾开箱?那可真是血泪交织、辛酸不为人知 …。
▲所谓「专业」试驾开箱,碍于时间、地点因素,总只能点到为止。
跑车线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抢先试到各式市售新车;但碍于时间、地点等多方因素,除了照本宣科报个规格配备、来个文带图之外,剩下部分,消费者自个儿到展示中心试驾个几轮,恐怕还客观的多。
笔者只能看到几分证据,讲几分真话;但你也知道,网路是嗜血的,稍微独排众议,乡民们就指着你鼻子骂;稍稍挑剔几分,车厂们随即来电关切;一边是「流量」、一边是「饭碗」,谁都不能得罪。
三声无奈,只能问天了。
▲那种千万超跑,大多都是老前辈才够格借得起;菜逼如我,有新车开就偷笑了。
除此之外,排除一般公办行程,碍于车厂集散地,笔者想借车试驾,场地多半集中在双北(新北+台北);早上9点领车、下午5点还车,短短一天内也很难试到众家车厂主打的「各式精髓」?说真的,拍好一整组照片回家交差还比较实际。
再者,双北车少、好拍的路段也没几条,有时要找个不受白眼、安静拍照的场景,掐指一算也就那几个;更别说时时得注意照相机、警察、检举达人等「关爱眼神」,试个车跟过街老鼠一样,有够血汗。
▲除非真的上赛道,不然市区光塞车就塞饱了,还能试出什么车辆极限?
更残酷的是,违规罚单、车辆故障所衍生各式费用,绝大多数都是编辑自付担全责;论交情,车厂或公关公司是有可能帮你擦屁股,但这种事情出现个一次两次,名声可就黑到发亮,不仅车借不到,更有可能列为永久拒绝往来户。
笔者周遭也是有些朋友,就这样销声匿迹…。
为避免惹祸上身,出外试驾多半只求「快快乐乐出门、平平安安回家」,笔者从来不是专业车手,充其量就是爱车而已。
▲有人说「开快才能试出车辆极限」,但笔者自认没那个实力吃泻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那笔者写的「试驾开箱」,不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以我自己的立场,论专业性,你可能直接把车开到坊间保养厂,请师傅拆解、解说,绝对远比篇幅有限的试驾开箱有意义的多。
我能做的,就是在既有篇幅中,简介新车各式资讯,偶尔穿杂几句会得罪人的主观看法;我们只求问心无愧说真话,但是碍于饭碗,总会保留几分…。
因此请不要随便指着任何一位车线编辑骂:「收钱办事」,这对我们而言,真的是奇耻大辱。
▲写好话没钱收,写坏话被狂CALL,这就是车线编辑的辛酸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