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高血压药竟「小腿水肿」 药物不良反应共分2大类
▲更换高血压药竟「小腿水肿」,药物不良反应共分2大类。(图/吃药示意图/记者严云岑摄)
50岁的林先生罹患高血压多年,因控制效果不佳,医师近日帮他换了新药,没想到服用却出现腿部水肿等症状,医师怀疑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立即帮忙更换药物并通报,停药后再也没出现腿部水肿症状,血压也因调整药物获得控制。
基隆长庚药剂科药师蔡雨驹表示,药物不良反应事只服药后在人体造成不适、可能有害的反应,主要分为2种,Type A为可预期但与剂量、药理作用相关但与剂量、药理作用相关;Type B则为因个人体质或基因相关但非预期。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严重度之分,轻者只要停药就可缓解,少数严重者则需住院甚至急救保命。
蔡雨驹提到,药物不良反应不等于副作用,副作用是在治疗时伴随着不想要反应,但身体会慢慢适应,也是可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是不可预期的,如过敏反应就是常见症状。
▲药品使用人数一多,药物不良反应才会慢慢浮现。(图/记者李毓康摄)
为何药物不良反应无法在临床实验阶段就得知?蔡雨驹解释,药品上市前的临床实验,对象只有数百、甚至数千人,样本不够齐全,但上市后使用的人却增加至数十甚至数百万人,「这时临床实验没发现的安全问题,才可能慢慢浮现」。
为了解决发生率较低的不良反应,上市后的通报机制,就是监视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蔡雨驹表示,林口长庚自2006年就启用我线上通报机制,至今已有24个药因严重不良反应被列入「管制开方名单」,透过透过系统端设定,让医师无法开立此药品,确保同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会再度发生。
每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为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再度发生,蔡雨驹提醒,若服药后有任何的不舒服,应主动告知医疗人员,同时也要记录并知道自己的过敏药品名称,才能把不良反应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