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是否采取零检出? 专家:零检出并不存在

瘦肉精是否采取零检出争议大。(图/食力food NEXT提供)文/黄宜棱

先前国内对于「瘦肉精是否采取零检出」争论的沸沸扬扬,三不五时就可以看到相关报导,许多官员专家学者也纷纷跳出来表态,这其中当然牵涉到许多政治层面,但如果单就科学角度分析,到底什么是「零检出」?

零检出就字面上看来代表检出值为零,也因此经常被解读为「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为零」,但零检出其实并不代表「有害物质含量为零」,因为不同的检测仪器与检测方式皆有不同的敏感度,能够检测出物质的最低含量也就是侦测极限值也不同,因此零检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较正确的说法是:该物质的含量趋近于零,无法机器侦测出来,其实称为「未检出」会更恰当。

在订定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时,许多民众会倾向于法定的容许残留量越低越好,甚至会希望检测值必须为零,但其实就算没有添加任何添加物,许多微量的有害物质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加上在种植蔬果过程中,即使本身并未喷洒农业,也可能因为风力水源传播,而被其他有喷洒农业的作物污染,导致检验后出现微量的农药残留。

此外,虽然每个污染物都有其最适当的检验仪器与标准流程,但在检验的过程中,仪器本身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干扰讯息,导致即使没有污染物残留仍可能会被检出。而随着科技发展,检测仪器越来越精确,许多以往不容易被侦测到的物质也可能会被验出有极微量的残留,不过这些数值基本上非常趋近于零,只要摄取量保持于安全剂量内,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最近备受争议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为例,虽然在欧盟制定的标准中,莱克多巴胺禁止用于牛、猪身上规定其「不得检出」,但也因考虑到检验时的误差值,因此其不得检出的标准为1 ppb(十亿分之一),并不是零。

目前,国际上对于最大容许残留量(MRLs)都是由一连串科学试验所推估的,但除了参考国际标准之外,仍需考虑到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因地制宜,才仍制定出最符合国人健康需求的标准。例如国人每日食用猪肉比例远高于许多国家,并且有食用内脏的习惯,而内脏恰好是最容易吸收药物部位,因此对于莱克多巴胺的容许残留量应更加谨慎,但也并非一昧要求其检出值为零,而是应该针对国人的饮食习惯与经常食用的猪肉部位进行更谨慎风险评估。▲零检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图/社团法人台湾国际生命科学会(ILSI Taiwan) 食品解密手札)本文由食力foodNEXT 【「零检出」其实并不存在】授权提供参考资料:▶食品解密手札|社团法人台湾国际生命科学会(ILSI Taiwan)▶毒物及健康风险|科学月刊▶「未检出」与「零检出」之迷思|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