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服药后仍控制不良 导管治疗新选择

血压服药后仍控制不良,高血压学会指出,高血压导管治疗是新选择。(魏怡嘉摄)

63岁的李林太太有心律不整病史,并患有高血压,但服用高血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好,有时吞了10多颗药,血压还是飙到200毫米汞柱,曾因而走路昏倒,并历经两次中风,经医师检查发现,李林太太的动脉周边神经太过活跃,于是决定施予高血压导管治疗,之后血压便一路降到120~130毫米汞柱,降血压药也减到每天只要服用一颗,走路不再怕昏倒,摆脱高血压的梦魇,生活品质大为提升。

马偕心内主治医师李应湘表示,高血压对健康影响很大,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罹患脑出血、中风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提高,还可能使肾功能受损需终身洗肾,研究指出,血压若能下降2毫米汞柱,可降低10%中风的机率

李应湘指出,日前美国心脏学会修改高血压定义,由140/90毫米汞柱下修到130/80毫米汞柱,我国虽未跟进,但如果本身曾中风正在服用抗血栓药物、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疾病合并蛋白尿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

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台大心血管科主治医师王宗道表示,对于服用降血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不好的病患来说,高血压导管治疗是一个治疗选择,国内自2013年以来已经做了170多例,结果发现,病患血压在术后1、2个月内便开始下降,平均可下降20~30毫米汞柱,病患也因而平均可以少吃2~2.5颗的降血压药。

王宗道指出,肾脏在血压的调控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若肾脏交感神经过度活化,会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进而提升钠再吸收作用、降低肾脏血流,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导管治疗,即是导管进入肾脏动脉神经,进行4个点的烧灼以降低其活跃的程度,血压也就可以跟着明显下降,建议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仍控制不佳、有药物副作用及常忘了吃药导致血压控制不好的人,可以借由高血压导管治疗改善血压,但目前健保不给付,病患需自费13~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