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高血压缠身!马偕团队「高血压导管治疗」助患者摆脱复杂药物

医界表示使用血压导管治疗调控肾脏交感神经活性,可达到治疗高血压成效,左一马偕医院冠状动脉暨周边介入医疗组主任蔡政廷 ; 右一起为马偕医院心脏内科资深主治医师蓝伟仁、马偕医院心电生理专家李应湘医师、与新竹马偕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柏霖。(图、影/资料照,以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全台高血压患者近500万人,但却有很多人患病而不自知。一名身材瘦弱、年仅30岁的汽车杂志主编,某天突然喘不过气昏厥,经急救救回一命,才发现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梗塞。医师提醒,高血压症状不明显,务必养成量血压习惯,并妥善控制以免酿憾事

马偕医院冠状动脉暨周边介入医疗组主任蔡政廷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子就是高血压,易引发脑中风脑溢血主动脉剥离等;新竹马偕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柏霖也提到,特别是堪称「致命杀手」的主动脉剥离,患者多达2/3都有高血压病史;长期血压未妥善控制,一旦发生主动脉剥离又未能及时治疗,约有过半患者会在48小时内死亡,过去许多政商名人猝死便是因主动脉剥离。

▲高血压导管治疗也能治高血压,马偕医院心脏内科团队累积全台最多治疗案例,右起为马偕医院心脏内科资深主治医师蓝伟仁、马偕医院心电生理专家李应湘医师与新竹马偕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柏霖。

马偕医院心脏内科资深主治医师蓝伟仁说,一般高血压定义虽是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但若患有糖尿病、有中风或心肌梗塞病史、等高风险族群建议收缩压高于130毫米汞柱就得治疗,以免发生致命并发症。

然而高血压因症状不明显,常被轻忽。蔡政廷说,高血压多仰赖药物控制并改善生活习惯,但根据统计,5成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差,最大的原因是服药顺从性低。林柏霖也说,台湾仅4成高血压病患稳定服药,甚至男性病患只有3成依医嘱乖乖吃药。有高血压患者虽乖乖吃药,却苦于严重药物副作用。林柏霖表示,高血压药物常见副作用包含脚踝水肿、干咳、气喘发作、疲倦、手脚冰冷、长胡子,甚至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蓝伟仁也曾收治一名70岁老翁,健检发现有心血管疾病合并有高血压,医师先替他开立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剂(ARB)类的高血压用药,结果发生肾功能异常;换成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又造成脚肿无法穿鞋;再换成乙型阻断剂,血压虽降下来,但却出现心跳变慢,老翁最后也选择以导管治疗控制血压。

至于导管如何治疗高血压?马偕医院心电生理专家李应湘医师解释,肾脏是调控血压重要器官,因大脑会透过交感神经下指令,使肾脏分泌神经性荷尔蒙,进而影响血压高低,当肾交感神经愈活化、神经性荷尔蒙分泌愈多,血压就会飙高;而高血压导管治疗便是透过调控交感神经降低活性,达到控制血压目的

▲马偕医院冠状动脉暨周边介入医疗组主任蔡政廷表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子就是高血压。

蔡政廷也说明,高血压导管治疗是透过心导管治疗的方式,给予肾动脉一分钟低电量射频调节肾交感神经使血压降低,效果长年持续不间断。

李应湘说,目前有长期研究追踪2500多名患者,显示经高血压导管治疗后,门诊血压可下降10到15毫米汞柱。血压每下降2毫米汞柱,即可降低10%的中风风险。

▲进行高血压导管治疗时,医生会在鼠蹊部的股动脉血管处以针头开出个小口,再经由导管将一分钟低电量射频通过肾动脉壁调控交感神经降低活性,达到效果终日持续不间断控制血压目的。
(图/取自高血压导管治疗卫教网) 李应湘表示,若是服用3种以上药物、有中风、心肌梗塞或肾脏病史等高风险族群,或者经常忘记服药、药物副作用多,或因怀孕等因素无法长期服药等,都可考虑使用高血压导管治疗控制血压。

马偕医院目前累积逾40例高血压导管治疗案例,居全台之冠,有8成以上患者术后血压改善,特别是与肾脏高度相关的高血压、术前血压较高以及舒张压偏高的年轻族群,导管治疗效果更佳。

要预防高血压上身,蓝伟仁建议,要从生活作息饮食调节,避免吃重咸、熬夜等,平时也要多运动,有心血管问题者,至少要每天散步30分钟,每周至少5次。最重要的是养成量血压习惯,早晚各量一次,若血压偏高最好尽早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