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栓塞性肺高压 导管介入治疗有效改善

▲成大医院张献元医师提醒民众,如果曾经患过深层静脉血栓或者肺动脉血栓,而现在仍然呼吸急促未见改善,建议至大医院接受检查。(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50岁的黄先生,5年前因呼吸困难,连工作都受到影响电脑断层发现有栓塞需要外科手术,但因症状不严重拒绝开刀,直到最近症状加剧,经前往成大医院就诊,在肺栓塞团队评估后,发现他罹患的是少见的慢性肺栓塞性肺高压,安排了4次肺动脉气球血管成形术治疗后,黄先生的呼吸困难终于得到改善。

成大医院张献元医师指出,慢性栓塞性肺高压的成因,是肺动脉栓塞后,因无法消融血块长期阻塞及渐进性血管重塑,进一步导致肺动脉压力相对应增加,而呼吸困难的症状也会随之恶化,最严重甚至会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

麻烦的是,此类病人在早期大多没有特定的症状,常见的症状仅仅只是运动耐受力差、呼吸困难而已,加上部分病人并没有明显的肺栓塞病史,因此在早期诊断上极为困难,甚至有不少病人是由于心脏超音波发现有肺高压才进一步确诊。据过往资料显示,平均每位病人需要耗费14个月才能得到正确诊断。

张献元医师提醒民众,如果曾经患过深层静脉血栓或者肺动脉血栓,而现在仍然呼吸急促未见改善,建议至大医院接受检查。目前慢性肺血栓性肺高压可使用肺部灌流通气扫描(V/Q scan)筛检是否有灌流异常,也可使用心脏超音波检查是否有肺高压,如果两者都有问题,再安排进一步电脑断层肺动脉摄影及右心导管确诊。

张献元医师指出,早期全球对此疾病认知有限,当时死亡率很高,但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除了药物治疗以及传统外科手术的肺动脉内膜切除术之外,还有导管介入治疗的肺动脉血管气球成形术。

传统手术目前仍为一线治疗,但手术风险确实是个必须考量因素;而导管介入治疗只需从股静脉或内颈静脉打针,而后导管深入至肺动脉处理,伤口较小、风险较低且术后恢复快,但缺点是需要分多次治疗,原因是打通血管后容易发生再灌注肺水肿,如果同时治疗太多部位,反而会增加术后风险以及并发症。部分资料指出,肺动脉气球成形术与传统手术在效果上相去不远,大部分病人都能从这两项治疗中得到良好的疗效

成大医院张献元医师表示,慢性肺栓塞性肺高压不再只是个不开刀就无法治疗的疾病,导管介入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一样有很好的疗效,如果怀疑有此疾病,应尽速到大医院就诊。

・秋冬必备润泽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