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死亡率高 肺部灌流扫描助诊断

▲成大医院核子医学吴佩医师指出,核子医学的肺部灌流扫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上的敏感性相当高,是影像检查首选。(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是少数有机会能被治愈的一类肺高压,虽然发生率仅约百万分之3-30,但病人若未接受适当治疗,5年存活率仅约3成,成大医院核子医学部吴佩珊医师指出,核子医学的肺部灌流扫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上的敏感性相当高,因此被2015年欧洲指引列为影像检查的首选。

吴佩珊医师说,正常人平均肺动脉压力介于11-17毫米汞柱。当处于休息状态时,如以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25毫米汞柱,就定义为肺高压,肺高压因病情复杂,症状与其他心肺疾病相似性高,常常被延迟诊断。

吴佩珊医师说,肺高压分为5大临床分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属于第4类,早期临床表现多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运动不耐、疲倦和呼吸困难等,故难以诊断;因此平均每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的病人需要耗费14个月才能得到正确诊断,若不接受治疗,随疾病进展有较高死于右心衰竭的风险

吴佩珊医师表示,一般认为在肺高压中,原因不明性肺动脉高压或肺静脉闭塞病不会有肺部灌流扫描灌流不一致的情形;因此,如怀疑是第4类肺高压,需安排肺部灌流扫描,若扫描结果正常则可以排除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的可能性

传统二维肺部灌流扫描时,正常灌流和异常灌流的影像可能因为重叠而有低估栓塞程度缺点。吴佩珊医师说,加上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或结合低剂量的电脑断层,可以增进敏感性和特异性,据以早期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并接受治疗,可预防不可逆的血管病变。

吴佩珊医师强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疾病,约有2-4%急性肺栓塞病人会发生此并发症,因肺血管被组织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和相关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肺动脉内膜切除术、肺动脉气球血管成形术药物治疗;不适合手术者则以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