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追求贸易成长不如落实结构转型

工商社论》

在挥别猛虎、喜迎玉兔的同时,面对全球通膨持续、各国升息未歇,加上厂商处理库存,全球终端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导致景气大幅下滑之下,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无不悲观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先后下修预估成长幅度至不到2%,甚至将其形容为「黑暗时刻」即将来临。

台湾景气亦不例外,与全球之同步呈现下滑,尤其2022年后半以来在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影响下,使得出口贸易旺季效应落空。依据财政部统计处资料显示,去年12月出口贸易降至357.5亿美元、年减12.1%,连续「四黑」,创下20个月最差表现,同时电子和资通两大出口产品进入下滑周期;经济部甫公部的12月外销订单降至521.7亿元,年减23.2%,亦为连「四黑」。至于2023年上半年度出口是否重返成长轨道,并不乐观。

此外,加上近年以来被誉为「护国神山」的半导体产业龙头台积电在美中两国对抗升温所延伸的「地缘政治」因素下,去年12月赴美投资布局,除了引发国内社会担心可能波及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之外,颇为忧虑台积电赴美投资事件,未来是否更进一步冲击出口贸易之表现。

无庸置疑,自从美中两国掀起贸易争端,接着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贸易表现颇为低迷。不过,台湾却又在外销订单移转、远距数位商机等因素带动下,以半导体为主体的电子资讯通信相关产业出口贸易,则是表现相当亮丽,占出口的4成以上,其中大陆市场占比超过6成,使得半导体产业被誉为护国神山之产业,让台湾的出口贸易至2022年8月止呈现26个月长红,而且在全球多数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下,已成为持续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动能。

然而,在展望未来出口贸易是否复苏之同时,经常遭到忽略的是,台湾贸易条件指数(Terms of Trade,TOT;亦即衡量一个国家出口一个单位商品可以换取多少单位进口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商品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出口物价指数/进口物价指数)正在衰退。依据主计总处所公布的贸易条件指数资料显示,若以2001年贸易条件指数是100为基期,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台湾除了自2014年至2016年受惠油价大跌略为上升之外,从2017年的110.8、2019年104.9、2021年93.1,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87.8。

其实,从台湾过去六年以来的出口贸易结构加以观察可以发现其端倪。这些现象显示,台湾除了在出口分布上过度偏向大陆之外,在出口项目上,更是倾斜集中电子、资讯、通信等商品。此与竞争对手的南韩之出口项目,包括汽车、电子、资讯、钢铁、造船、化学、纺织等商品多元分散有所不同,使得台湾较为不易因应国际经济情势急剧变化,例如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台湾重要出口国家因经济复苏缓慢而造成进口需求减少,导致台湾经济成长受到波及。换句话说,如果排除美中贸易争端未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外销订单移转、远距数位商机,其实近年以来,台湾已经掉进「出口贸易停滞」陷阱。此一情势对台湾经济的前景而言,与其追求贸易量值「成长」,不如落实贸易结构「转型」。至于在策略上包括:

其一,提高制造竞争能耐。台湾受到市场规模较小与资源缺乏限制,长期以来所采取的进口原物料、零组件,经加工、制造后出口贸易模式,易受国际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因此,未来除了加强「自主创新」形塑优势条件摆脱对手威胁之外,必须深耕「品牌台湾」提高附加价值替代微利代工,同时更加需要落实「节能减碳」发展绿色产品降低能源依赖。

其二,扩大服务贸易占比。台湾已经从制造业培育服务业,转型为服务连结制造相互促进经济成长,但服务是需求导向的产业,国内市场较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未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并非协助国内厂商「走出去」延伸国外出口贸易布局,而是吸引国外人士「走进来」扩大国内服务贸易规模,进而为台湾打造护国神山之服务产业。

其三,推动市场多元布局。台湾出口分布与商品过度倾斜,是近年贸易条件指数逐年衰退的关键。因此,未来因应经济区域整合蔚为潮流之下,除了积极洽签自由贸易协议拓展市场,以及突破参与国际经济组织避免孤立之外,必须调整出口增量迷思,同时检视出口商品内涵,借此找出利基产品、行销模式,进而透过「多元连结」创造出口贸易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