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国防支出严重偏低 应妥筹财源
国防支出比重严重偏低现象之造成,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总税收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率(即租税负担率),长期维持在12%至13%左右,勉强支应社会保险、教育、人事费等法定义务性支出,使得国防支出自然受到排挤,经常性的仰赖特别预算以举债方式融通;此种不守财政纪律的现象,早为人所诟病,必须予以矫正。而国防支出比重显然偏低,是否足以发挥实质有效的防卫功能,也颇令人关心与质疑。
国防安全为纯粹公共财,在消费上具有非对立性或共享性,在技术上具有非排他性,使得价格机无法发挥功能,民间缺乏提供意愿,产生市场失灵现象,故而由政府提供,由纳税人缴税来分担成本,相当于买保险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税收收取不足,就应透过税制改革来筹足税款,不应常态化的经由举债来融通。政府若以低落的租税负担率,欲提供完备、有品质的公共服务水准,其实很难,甚至是缘木求鱼。
依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在2020年公布2019年的国防支出资料可知,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其国防支出有7,320亿美元,约占GDP的3.4%;排名第二的中国大陆,其金额为2,610亿美元,约占GDP的1.9%;至于台湾的国防支出,则是排名第22名,金额为104亿美元,约占GDP的1.7%。而美国自2001年911恐怖事件攻击后,国防支出占GDP的比率就没有低于3%,故也建议台湾的国防支出占GDP的比率,至少要有3%。
维护国防安全是政府存在最基本的角色,纵使是主张小政府的古典经济学派,也不能否认此种说法。当然,国防支出也不能过度膨胀,其占GDP的比率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模,足以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当然不是主张回到1950年代台海两岸剑拔弩张的时代,也不是要台湾参与军备竞赛,但是必须维持适足的财源及自我防卫能力,提升国家整体战力,否则要如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回顾以往,依据笔者曾经做过的研究,在两岸军事对抗的时代,利用1951至1988年的资料,设定回归方程式,实证研究台湾的国防支出行为,发现中国大陆国防支出增加人民币1元,台湾的国防支出会增加新台币1.5元,两者具有密切的连动关系。如今中国大陆不断膨胀军费,台湾近二十年来的国防支出,却受到其他支出的严重排挤,使得两岸军事支出差距益形扩大,实在不容轻忽。
政府或许已经察觉问题的重要性,2022年度国防部编列公务预算新台币3,726亿元,另加计新式战机采购特别预算年度摊列401亿元,以及非营业特种基金预算约590亿元,国防预算金额将达4,717亿元。此外国防部也编列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上限2,400亿元,若审查通过,将分5个年度支用,或可改善国防预算因税收不足而遭严重排挤的现象。但也凸显一些问题:日前立法院初审国防部公务预算,只具象征性的删减不到1亿元;由于国防预算因被排挤而偏低,立委更应加倍努力替人民看紧荷包,将钱用在刀口上。至于透过特别预算,长期、大幅举债融通国防支出,此绝非正道,妥筹适当财源势难避免。
台海两岸若能维持稳定的关系,共同降低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将释出的财源用来促进经济成长,一起创造「和平红利」,当然是最佳抉择;然而当前情势恐非如此。面对中国大陆军费猛增,处两岸对峙关系严峻之际,台湾需要筹措适当财源,增强国防武器自主能力与战斗力,期能因应来自对岸日增的军事威胁。回忆台湾曾在1950-1974年间,对关税、所得税、营业税、房屋税、契税、油品货物税等,代征一定比率的防卫捐,借以筹措军费;面对当前的情势,政府应该选择适当的税目(例如营业税),代征一定比率的防卫捐,专款专用,避免受到其他政事支出的排挤,以期充实国防经费,值得政府慎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