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移民与移工的口味 应该尊重

日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票选全球恶心食物」,而深受许多台湾人喜爱的皮蛋名列第一。次日,立即有媒体报导,台湾的美食评论家对CNN评选结果大为不满,气愤地表示:「太不识货了!对皮蛋太不公平了!」并以「最具特色」、「富有营养价值」…等各种不同角度捍卫皮蛋的价值。

事实上,人的各种感观本就是主观而无是非对错的,所谓「海滨有逐臭之夫」,便是指对某些人而言是极臭而走避不及之人,可能对其他人而言却是亟欲追随的对象。然而,当某些人的感观判准被高举为具有普世意义标准,并以此贬抑其他感观偏好的价值时,这就涉及了权力关系结构性的不平等。例如,在全球媒体具有霸权地位的CNN以其美国白人中心主义对世界各地食物做评比,并以一种看似「自然化」的呈现方式,将评比结果定位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而非忠实地陈述「美国白人(中产阶级观点之食物排名」。我想,也是这种霸权的气焰,让台湾的美食评论家不服气,而为「皮蛋」发出不平之鸣。

然而,当我们急着捍卫「皮蛋」的价值时,除了要看见CNN所象征的美国霸权外,更应反思自身是否也用同样的霸权逻辑贬抑其他社会文化脉络的感观价值?

鸭仔蛋,对许多东南亚国家人民而言是人间极品,不仅营养丰富,更是美味可口。再者,由于过往物质生活不丰裕,只有在特殊节日,或者有特殊地位的人,如孕妇,才能够有机会品尝,使得鸭仔蛋对东南亚人民而言蕴涵许多文化意义与儿时记忆。然而,不少台湾人提到「鸭仔蛋」便作呕,甚至毫无多元文化敏感度地在珍视鸭仔蛋的东南亚朋友面对表达「恶心」与「不可思议」状。

如果是朋友间平等地相互调侃口味之怪异,并无可厚非。但许多来自东南亚的移民移工朋友,他们在台湾面对的「口味」问题并非平等的调侃,而是一种霸权与结构性的不平等。例如,有些婚姻移民坐月子时,夫家会要求她们一定要服从台湾人的习俗与口味,如对「麻油」鸡等进补食品不适应,会被夫家责骂「不识好歹」,如想品尝家乡思念的食物,往往不被允许,甚至被指责「落后」。来自印尼信仰伊斯兰教的移工,因宗教因素而不能吃猪肉,却有许多雇主强迫他们吃猪肉,口口声声「猪肉很好吃」、「吃一点没关系」,殊不知,此举与逼迫吃素佛教徒吃肉一般恶劣。

由于婚姻移民在台湾缺乏支持系统,尤其在未取得身分证之前,时时担心得罪夫家而无法安稳地居留台湾,往往只能听从夫家的指示。移工更是因为雇主随时可将之解雇,更无与雇主协商空间。因此,在此不平等的结构下,移民和移工的「口味」(或「品味」)并不仅是他们个人偏好问题,它反映的是权力关系与霸权,我们不应将自身的偏好「自然化」,更不该强迫移民/工接受我们的口味与品味。

作者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