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冠肺炎疫苗进动物实验阶段 快筛拚年底上架

文/中央社记者吴欣纭、张茗喧台北7日电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缓,但相关药物疫苗、快筛仍不可或缺,各单位积极研发,中研院数家厂商完成抗原检测技转签约,国卫院投入的疫苗研发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新冠肺炎快筛有望在今年底上架。(图/记者徐斌慎摄)

台湾新冠肺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平稳,防疫措施7日起大幅松绑,展开防疫新生活;不过,由于台湾多数民众身上没有抗体,各界期待药物、疫苗及快筛试剂能早日问世,避免第二波疫情来袭。

面对这场防疫大战,国内各学研单位包含中央研究院、财团法人国家卫生研究院及各家生技厂商无不摩拳擦掌积极研发,盼尽早获得研究果实。

在快筛试剂方面,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安绥研究团队成功研发新冠肺炎快筛装置,4月释出优化的材料,在生技产业引起关注。

中研院智财处长叶云卿表示,5月起已陆续与厂商完成抗原检测的技转签约,目前2家厂商完成签约、5家正在处理合约事宜,另外有3家厂商这周估计会完成签约,且也正与5至6家国外厂商洽谈技转事宜。

国卫院则与国防医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共同合作「新型冠状病毒快筛试剂」,经严谨审核程序与机制,目前已与5家公司完成技转授权签约,此快筛最快10到15分钟可知结果,可望今年底上市,确保国内优先使用。

▲不少商家受到疫情、人潮减少冲击。(图/记者陈建宇摄)

在生技业界,凌越生医新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筛试剂已通过台大医院临床试验,只要10分钟就能有结果,可立即量产,目前也已经送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申请核准。

泰博日前也公告已与中研院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筛检测试剂完成非专属授权合约签署事宜,后续将按既定规划期程,依照各国相关规范进行后续检测试剂认证程序及上市事宜等。

在药物开发方面,长庚大学长庚医院、中研院研究员马彻、国防医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牛津大学组成的合作团队,耗时数月从确诊个案身上找出50多株人类单株抗体,如同「神奇子弹」。

近期长庚团队更从中发现1株抗体具有阻断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功能,抑制病毒能力达90%至98%,而且对武汉株、美国株、欧洲株、埃及株都具有相同中和效果,以各种不同的免疫方法进行抗体效能验证都证实有效,是最具潜力的单株抗体药物,将以此进行治疗型药物开发,最快年底可望上市。

长庚大学新兴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有别多数药物开发旷日费时,还要毒性检验,抗体药物使用来自人类的抗体物质,不仅安全性高,专一性也高,可辨识特定病毒并抑制或消灭,较不会影响正常细胞,并降低副作用产生、大幅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

▲民众戴口罩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图/记者李毓康摄)

在疫苗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0件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包括3件核酸疫苗、2件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重组病毒疫苗、4件不活化病毒疫苗以及1件以遗传工程技术生产出的次单位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研发组长梁赓义表示,目前国内共有5个单位正在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包括国卫院、中研院以及3家生技公司,预计将于年底前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国卫院2月初宣布投入4类疫苗研发,包括胜肽疫苗、重组病毒、DNA以及次单位疫苗。国卫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所长廖经伦表示,历经3个多月研究,25支候选疫苗中已有11支经细胞实验确认能中和病毒、避免进一步感染,将进入最关键的动物试验阶段,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展开临床试验。

至于国光生技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国光生技董事长詹启贤日前表示,目前动物小鼠试验疫苗抗体反应佳,目标下半年启动人体试验,希望明年冬天让有需要的台湾人都能施打。(编辑:陈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