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看透香会显示的美中竞争悖论(张明睿)

中国被美国视为对手,是一种长期战略目标,难以改变。图为香格里拉对话」欢迎晚宴合照。(摘自新加坡国防部官网)

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后称香会)结束,但会场中争辩的议题,仍然回荡在亚太区域。香格里拉对话会为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与新加坡政府共同举辨,但IISS的角色似乎更重于新加坡政府。

「国际战略研究所」是在1957年创设,追求的是「在国际关系中如何使用武装部队力量的研究」,随着「战略思维高度的上升」,纳入了权力与安全的研究,如今,该所还肩负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盟友联系与提供军事教育训练的协助。

由于IISS的属性,决定了香会成为美英设定「战略议题」与议程控制平台,进而预估活动在舆论效果目标的达成度。中国则在第18届香会转趋重视,派出国防部长级别代表参与,直接表达中国的利益及安全政策,与美国进行安全话语竞争。

议程与直观阅听

三天(6月2-4日)香会议程,第一天是总体性的,包括区域中的「网路、科技竞争、军事能力发展、核安全问题」的讨论。

第二天是重头戏,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以「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为题进行演讲,随后的四场会议,便在美国领导前提,讨论了区域权力平衡、紧张情势、海事安全秩序,及东盟中心与小型多边主义的讨论,欧洲声音在此出现。

第三天是中国防长李尚福以「中国的新安全倡议」为题发表演讲,其后的议程有亚太安全的新伙伴关系,以及合作安全发展模式的讨论。

对话会中活动的亮点,在于美强调「印太地区领导地位」,中将以何种姿态回应,再加上6月3日中美苏州号与钟云号船舰的摩擦事件,于奥斯汀演讲时被传入会场,更添加了美中间紧张氛围,在往例上,第三天议程人流本应稀疏,却意外地人满岛厅(Island Ballroom),目的无它,阅听众想直接的,未经转述的阅听,以理解中国的安全思维与军事政策。

中美防长演说要点

中、美防长的演讲各有侧重。从演讲主题来看,美国侧重「区域领导地位」,中国则强调「全球新安全实践」,彼此在空间范围与角色思路,宽狭、深浅各有不同。

美防长演讲可归纳三个要点:

一、强调自由、开放、安全的印太地区;透过和平对话而不是胁迫征服的方式解决争端。

二、围绕「军事威慑计划」的实践,说明联盟与合作伙伴的军事协作,包括新军事联盟、军事演训、新军力构建与军事投资等,以表达美国稳定第一岛链,确保台海稳定与和平,及保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南海控制共享水域的决心。

三、批判中国军事发展的不透明,并拒绝参与两军(美中)的危机管理机制;指责不专业的拦截自由航行中的飞航器,(指的是5月26日中共J16驱离RC135W事件)。

中国防长演讲也可以归纳三个要点:

一、新安全核心意识。强调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共赢非零和原则,并尊重国家的战略自主和发展权;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透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以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稳定亚太和东协国家交往,体现一体化合作安全理路。

二、台湾问题与南海的立场。对台湾强调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计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南海问题上,抵制域外国家透过航行霸权,搅乱南海,并愿与地区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三、中美关系态度。承认中美关系处于低谷,认为美国应该要有诚意,交流合作化解分歧;彼此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建立美中关系,并落实「习拜峇里岛共识」,走出美中困境。

政策选择的比较

依据美国政治地理学家普瑞斯柯(J.R.V.Prescott)将国家政策区分防卫(自保)、发展(福利)、行政(组织)三种类型,依此区分,以比较美中防长的政策偏好。美国防长的报告,集中在防卫政策,发展政策着墨稀缺,行政政策则凸显美国在区域的领导与组织构建的角色。中国防长的报告,则重在发展政策,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共同发展,互利共赢;防卫政策上,指向与美国在区域的军事安全竞争与主权领土的维护,同时也强调以合作消弭冲突;行政政策则主张完善全球治理,并发挥「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合作,避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效果。

美中演说存在政策差异,此导因于地理、制度、战略因素。所谓「地理」指的是地缘政治,尤其是美国长久以来在国际政治中的遏制战略,乃是承袭着两种观点,「集中海权不让大国利用世界海洋及维持能力发挥边缘地带的两栖性。」

海权力量集中成为封锁大国行动自由的根本,但想要大国无法使用世界海洋,必须将此海权力量向边缘地带推进,美国则需要依赖军事联盟,形塑边缘地带的遏制锁链,这也是奥斯汀所说的AUKUS、四方会谈、美日韩、美菲、美日菲澳等联盟建立的根由。但海上力量终究还是要回到陆地,因此,遏制效果,还要视中国这个对手在陆海力量、相对技术能力与武器发展来判定。

威慑力量不具总体性

奥斯汀整篇演讲,总是守在军事安全的维度,并未外溢到外交(外交政策为中心的对外政治)与国家战略(激烈竞争战略)层次的说明,奥斯汀明确战略与政策的分际,是与李尚福演说内容差异最大的地方,差异化之所以会发生,主要还是美国安全、外交、军事制度的分立与组织政策竞争的结果。

奥斯汀在演说中明确提出了「威慑计划」及强化「军事能力存在」的说明,从逻辑上来看,若威慑失败随之而来的或将是战争冲突,这也是美国希望与中国沟通,建立护栏的关键所在,这样的政治决定,将直接影响威慑力量生成的效率。

美国西太平洋威慑计划目标,是要让中国能承认美国在本区的领导地位,但李尚福却强调相互尊重,尊重国家的战略自主与发展权作为回应。这也表示中美在战略设计上各有利益追求,美国想进一步稳定亚太军事领导地位,就必须加大军事威慑的力度。在此当下,外交部长吴钊燮,说出与美方有所讨论「核保护」议题,这确实是敏感且具威慑力量,但引发的后果也将无法估量。

5月份美国情报部局长威廉伯恩斯秘密访中,随后拜登说出,未来数月间美中元首有可能会晤讯息,除此之外,中美间安全、外交、商务官方正迎来接触破冰,外界赋予「缓和关系」的意义。显然这是错误的解读,「不容许任何国家或国家的同盟在西欧或东亚变成支配权力」的史派克曼地缘战略思想,早已生根于美国安全、外交、军事领域层界,这也可以从奥斯汀直述领导地位的要求,便能得到检证。

中国被美国视为对手,是一种长期战略目标,难以改变。纵然如此,前述骇俗的核威慑构建台湾力量,在当前中美和缓氛围下,可能性非常低,以军事为基础的威慑力量塑造须另择它法!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秘书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