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债,从最安全的资产变成灾难的源头(罗庆生)

印度时报(TOI)集团旗下网站indiatimes专文分析,称「去美元化」顾名思义指的是一国欲减少仰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交易媒介与计价单位的进程。(图/路透社)

外电报导,由9个亚洲国家组成的亚洲清算联盟(ACU)正在讨论推出一个跨境金融结算系统,以作为全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的替代方案。这被视为继东协、金砖、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非美系国际组织之后,「去美元化」运动的新发展。虽然目前影响还看不出来,但趋势明显。这次对美元霸权的挑战和以往不一样,如果完全无视,坚持「美元仍将维持最主要国际货币地位」的观点而缺乏避险,风险将很大。

这并非危言耸听,完全相信特定金融产品的金融操作是危险的,一旦出现变局就将被拖垮。令人记忆犹新的例子是美国国债。40年来美债价格一直稳定上涨,因此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甚至是无风险资产。没想到美国联准会(FED)暴力升息居然造成美债下跌,持有大量美债的金融机构,例如台湾的寿险公司无不亏损累累,有些甚至增资2、3次才勉强存活,而美国地区银行也倒了3家。原本认为「最安全的资产」居然变成灾难来源,难道不值得引以为戒吗?

台湾探讨「去美元化」的盲点

国际金融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虽然贸易在人类社会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目前美元同时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储备货币与计价单位,进而形成美国可以随意印钞票从全球攫取资源的美元霸权型态,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现象会一直持续或因「去美元化」运动而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局?目前还缺乏适当理论与足够经验作为预测依据。台湾流行的分析其实有盲点,有必要厘清。

首先,论者经常从美中竞争背景出发,将「人民币国际化」连结到「去美元化」,进而推出人民币目前还难取代美元,因此美元不会有问题的结论。但这其实是将两个独立议题扭曲在一起。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大陆所推动,期望国际收支能多使用人民币。但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债市与期货等金融市场也并不成熟,数位人民币的应用还在实验阶段。中国理解自己条件不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其实非常谨慎。从3、4月份还增持美国国债来看,中国理解美元地位稳定对其贸易的重要性,并无意(至少现在还没有)推动人民币取代美元。

「去美元化」则是各国央行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不想再受美元霸权箝制,因而想在国际贸易上使用非美货币或本币交易,进而寻求其他资产储备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去年美国制裁俄罗斯后开始酝酿,今年则如风起云涌般地兴起。所以如此,除了美国制裁或没收敌意国家的美元资产而引起疑虑外,还有对「美元潮汐」收割各国努力经营成果而感到厌恶。

数十年来FED透过升息与降息,制造强势美元与弱势美元。当FED降息时美元弱势,投资者向美国银行贷款到新兴的南方国家投资,新兴国家经济因而欣欣向荣。一段时间后FED转为升息,美元回流,新兴国家美金被抽离,很快陷入外汇存底不足的窘境,本币快速贬值。此时美国财团再大举进入,廉价收购破产的本国企业,将新兴国家十数年的经营成果纳为己有。这些惨痛教训,才是新兴与其它南方国家意图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寻求「去美元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情势可以这么解读:中国还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阶段,无意挑战美国,但南方国家例如巴西、阿根廷却簇拥人民币试图推翻美元霸权。这从今年突然有10多个国家有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上合、20多个国家表态想加入已在上海设立国际开发银行的金砖组织,可以得到理解。「去美元化」运动可视为南方国家推动的国际金融革命,与「人民币国际化」并没有直接的连结。

另一个分析上的盲点,就是以目前数据做为美元霸权仍难撼动的依据。较常用到的数据包括: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全球外汇交易数据,美元稳定上升,2022年占比高达88.4%;国际货币基金(IMF)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数据,美元占比下降,但2022年仍有58.36%;SWIFT的全球贸易支付数据,美元占比长期稳定,2022年有41.3%。这些数据显示美元在国际交易计价、价值储存与支付工具上仍为全球之冠,因而判断美元仍将维持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地位。

然而这些数据只是说明美元霸权的现状,并不意味着未来。认为未来仍将如此的推论来自线性模型分析的研究途径。但国际金融是复杂系统,线性模型的分析功能受到限制。这是为何「黑天鹅事件」会被用来形容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的金融危机的原因。线性模型预测不到,金融危机就如同黑天鹅般,在一片白天鹅中突然降临。线性模型分析看似科学、专业,其实有高风险。

「去美元化」的安排是为「后美元时代」作准备

「去美元化」或美元霸权终结其实是个老议题。十几年前甚至更早就有人提过,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由南方国家推动,同时,还有美中竞争因素。两者交互作用,扩大了美元风险。

为什么南方国家推动很重要?台湾一般概念上的「全世界」通常只包括美、欧、英、日、加、澳、纽等西方国家,但真正的「全世界」其实还有更庞大的南方国家。之前质疑美元霸权的多是西方政治家、金融家或学者,容易被美国政经实力摆平。现在则是由南方国家推动;美国要摆平「全世界」,就没那么容易。

美中竞争有什么作用?之前新兴的南方国家被美元霸权收割时多敢怒不敢言;美国国力强、筹码多,经常动用棒子。但现在美中竞争,美国用更多的却是胡萝卜。美国以「国是访问」招待韩国总统尹锡悦、印度总理莫迪访美,那份拉拢的努力与用心,大家看得清楚。美国「抗中」必须借助外力,这表示美国实力已衰,力不从心。如此就有愈来愈多的南方国家跳出来,擡轿中国往前冲。

那么交互作用又是什么?

美元霸权的基础,其实是国际支付。金本位制度取消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勾,美国于是透过「石油美元」迫使各国只能用美元购买石油。各国为了能源安全不得不先买美元,再用美元买石油,或透过贸易出超赚取美元外汇。如果出超太多,美元一时用不到,就购买美债赚些利息。1980年后美国贸易赤字扩大,不断向外输出美元,全球央行累积愈来愈多的美元外汇,就自然而然的成为货币储备。

南方国家想要摆脱对美元的依赖,首先就要拒绝使用美元贸易。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因为美国会出手干预。现在美中竞争,把中国当挡箭牌,美国不好阻止。各国央行的货币储备,就将随着非美元贸易的增加而逐渐多元化。人民币、欧元都是选项,金砖国家拟议中的「金砖币」也很有潜力。如此美元在全球央行的货币储备中将愈趋减少,国际对美元的需求将减弱。

这很重要吗?非常重要。

美国是世界最大债务国、世界最大贸易逆差国、连续20年以上的政府财政赤字、国债金额之大已经无法清偿。换上别的国家早就已经破产,但美国依旧可以无限制的印钞票从全球购买商品与服务。为什么?

因为美元为全球央行主要的货币储备。IMF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数据,2022年美元仍占58.36%,不是吗?现在美元的信用,不在于可以向美国换黄金,如早期的金本位时期;也不是可以向石油输出国家换取石油,如石油美元时期;而是可以向世界各国央行,换取该国的等值货币。美元虽是由FED发行,却是由全球央行共同担保。

因此当美元在全球央行的货币储备中减少到一定比例,就必然影响到美元信用。这是为何虽然国际支付才是形成美元霸权的核心,但谈美元霸权都是以货币储备占比为依据。

如此美元霸权将无法永续存在。不过,即便美元最后崩解,一般也多认为是在遥远的未来,短期内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然而这次「去美元化」运动的力道很强。非美系的国际组织在交易计价、国际支付与货币储备上各项取代美元的设计与安排,其实是为「后美元时代」作准备,一旦准备好了,美元时代就结束。出现效应的时间可能较预期早,就看美国能不能有效阻止这发展趋势。例如印度原是「去美元化」的要角,美国竭力拉拢后是否会改变态度,值得观察。

未来IMF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数据将是重要指标,美元占比如果跌破50%,就是警报响起。拥有大量美元的投资者应及早避险。否则,相信是「最安全资产」而拥抱大量美债,结果现在股价跌的比鸡蛋价格还不如的台湾寿险公司,或者迅速倒闭的美国地区银行,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