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岛旅行路过池上!设计师把老诊所工作室变人文咖啡馆
来到池上,第一站往哪走?我的选择是老诊所,白色洋楼位在车站大街尾,咖啡因取代了药水,池上明信片成了处方笺,提供旅人有温度的指引,让人染上瘾头,爱上小镇人情味。
这家老诊所有60岁了,白色矮墙前伫立新招牌,像是公车停靠站,上头写着「走走池上」。「走走是动词,也是名词。」设计师主人大白脱口像是哲学家,我的眼神停在他光着的脚丫子,看见踩在土地的自在。
2015年,大白在环岛旅行时途经池上,「我想了3天,就租下这间老诊所。」大白不讳言从台北移居台东带点冲动,那一年,他刚满30岁,没跟家人商量,单纯想为生活做些改变,花光积蓄把老屋改成工作室。
「以前我喜欢带着电脑在咖啡馆工作,所以工作室营造成咖啡馆的味道,倒不是为了开店。」大白感性说,这个异乡大男孩从生活出发,每天出门吹风、拍照,找寻设计灵感,不过,浪漫日子背后,不免有现实压力,「起初客户流失一半,因为距离,没办法面对面沟通、开会。」他淡淡聊起调适期,「半年后,我觉得这样很好。」
老诊所仿佛有种无形的疗愈能量,当生活不再填满工作,大白放慢脚步和在地人打交道,帮小农、返乡青年设计商品,彼此关系建立在互助交情上,像是农业社会的以物易物。一段段庄稼人的乡居故事,透过大白的细腻文字和照片,在走走池上网站分享,也记录在一张张明信片上,「我来从来没提过伯朗大道。」他笑了笑,这是在地生活的视角。
「我自己学了很多,也完成很多梦想。」大白的脸庞绽放暖意。2016年,工作室蜕变为人文咖啡馆,吧台位置就是老诊所的挂号柜台,大半空间却留给「池上」,摆上池上人物脸谱,推荐咖啡馆、甜点铺、小食堂、老书局,角落还陈列不同艺术工作者的手作品,甚至掏腰包在后院办小市集,屋子里灌溉出多样的有机体。
「走走是起点,走向美好生活。」大白这么说,这是他的梦想,也为旅人引路逐梦。不管来过池上几回,我的第一站不自觉走向这儿,点杯咖啡,或是小农午茶,坐下来小憩,天南地北聊天,发掘在地旅行线索,老诊所似乎又回魂,换个方式为旅人提供处方笺。
下一站走向哪儿?或许就从大白设计的池上散步地图找答案吧。我带着地图上路,出门前,看见旅居池上的作家蒋勋在咖啡馆墙面写下短文:「告别自然很难,比没有目的的流浪还难。」我找到了大白选择定居池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