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外送车队、开5坪小店 欣叶再走60年的反脆弱盘算
8月初,台湾疫情再度升温,餐饮业阴影笼罩。有家老牌餐厅却不惊慌,它正积极备战,不仅经营线上市场、更自建外送车队,这场疫情,竟意外推动老字号的革命。
成立43年的欣叶,旗下有台菜、日本料理,以及金爸爸等合资品牌,年营收逾20亿元。今年疫情来袭,营收一度掉一半,目前日本料理和合资品牌的业绩已回稳。
然而,营收占比高达55%的台菜餐厅,业绩却只回复到过去的7成水准,其中,台北市双城街的台菜创始店冲击最大,这家占地300坪的店王,过去每月营收2千万元以上,现在因为观光客和商务客顿失,业绩剩不到一半。
这让他们悲观预言:业绩冲击恐怕长达3年,得学着与疫情共存!
全台最大台菜集团是怎么思考和迎战?我们来到位于内湖的总部一探究竟。
疫情逼大家一定要快
过往精雕慢磨方式已不管用
采访这天,在这栋拥有中央厨房的大楼内,欣叶二代、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鸿钧,特意先带着我们到8楼参观,穿过办公空间的小门一开,竟是逾10坪大、上百万元打造的中西式厨房。「我们董事长都在这里做菜,有专人做笔记,因为她修修改改,研发一道菜要1个月!」他骄傲的分享82岁的母亲、欣叶创办人李秀英对于料理的坚持。
精雕慢磨,也是该公司长年以来的DNA。在这里,一名主厨的养成,过去得历经至少10年,该公司有逾3成员工服务超过10年,台菜的平均年龄更达40岁。快速与创新,从来都不是欣叶的关键字。
「但疫情,逼得大家一定要快,我讲这样可能不太适合,但有时候:要见到棺材才会掉泪!」温文儒雅的李鸿钧,突然说了重话,因为这些年,他经历品牌老化等冲击,这波疫情,又加剧了挑战。
虚拟厨房带来巨变
具反脆弱能力比展店更重要
他解释,欣叶的成功来自保留传统风味,另一面却也自我框限。「过去欣叶最大的限制,就是再怎么做都一样,2006年推年轻品牌葱花,台菜第一次做变化,结果厨师骂到不行,觉得不正宗、不像样。」他说,近5年他联手新加坡商、港商以合资方式代理品牌,就是为了冲撞台菜的僵化。
比如,相较于自家品牌欣叶小聚,是运用传统酒楼规格设计店面,经营成本高,他们引进马来西亚品牌金爸爸,就是想学习怎么规画工作站内容,增加营运效率。此外,引进娱乐型餐厅蟹舞,服务生每45分钟跳舞,借此摸索年轻客群的喜好。
但这些突破,仍追不上时代的巨变。「Cloud kitchen(虚拟厨房)很可怕,这会让消费市场翻天覆地。」他说,近年外送平台带动线上市场,无店面的虚拟厨房更加进化,背后还有设备商和筹资平台等服务,这不仅降低创业风险,也重新定义餐厅。「如果时代走到这样,我们这种传统餐厅,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他体认到,大环境逼得欣叶得加速改变,「各种挑战和黑天鹅只会越来越多,建立企业的反脆弱能力,比业绩成长更重要、也更难。」他认为,过去餐饮业只要展店就能赚钱,但在未来,如何让营运更弹性来面对危机,才是生存法则。
因此,他们得主动掌握消费者,这半年,欣叶转往线上市场,不仅加入外送平台、推出线上会员等服务,甚至规画5坪小店,研发电商产品,试着让自己更灵活。
不过这场数位转型,并不容易。首先,他们取得内部共识,凝聚员工向心力。
因为转型最难的是人心
每个月,欣叶各分店开设平台对话会议,包含厨师等所有员工都要参加,由与谈师来解决情绪问题,甚至是调节员工间的纷争,欣叶为此祭出公文明订,该会议内容无关考绩、也不准有人秋后算帐。疫情间,这被视为重要的沟通管道。
欣叶集团总经理特助孙世光回忆,3月时疫情严峻,他眼看员工各个心慌,他参与会议并率先抛出疑问:「大家有没有想过,公司撑不撑得起来?你会不会失业?如果来做外送便当可行吗?」一下子,大家热烈讨论起便当话题,这让许多内部人都备感惊讶。
原来在欣叶,便当的推动连年卡关,就连李鸿钧大力推动也失败,因为第一线门市人员反映,现场工作量大,便当的经济效益又低。但疫情后,却人人抢着研发,短短一个月研发超过30种的便当口味。
孙世光观察,对欣叶来说,转型最难的不是策略,而是人心。在平台对话会议,从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发言,到现在渐渐敢说真话,这不仅是员工的情绪宣泄出口,也是推动改革的基石。
接着下一步,他们抛弃旧有的心魔,快速尝试新方法,边做边调整。
李鸿钧说,欣叶的做事逻辑是,把决策的方方面面都规画清楚,才会执行,因此,常常一个决策搁置好几年。其实,他早在20多年前就要建立店内的线上会员系统,但迟迟未进行,「我把它想得太复杂了,错过太多时间点。」
现在,他们半年内上架外送平台,建立[email protected]的线上会员,大胆尝试新工具,这考验的是应变能力。
在欣叶任职30年的台菜忠孝店协理林合晨谈到,该店在4月底上线外送平台Uber Eats,7月的外送营收已达2成。「搞得人仰马翻!我们没有方法,出餐速度又要快。」对此,他重新设计厨房动线,更在工作台贴上整整4张、逾30个包装SOP(标准作业流程),就怕出错。
同时间,店内服务生则是找空档向消费者推广[email protected]会员,为了吸引客人,欣叶大手笔祭出加入就有100元的优惠折价券。不过在欣叶台菜,光是要请客人拿出手机加入,一个人至少得花10分钟沟通。
「因为客人年纪大,6、70岁都有,店内常常有一排轮椅。我们手把手教客人加入、怎么用折价券。」林合晨观察,对年长消费者来说,折价券很难形成诱因,未来要深耕会员,重点是回归到服务,提供客制化功能,拉近顾客关系。
客户需求优于数位工具
服务员外送着重的仍是待客
满足顾客需求,这正是在快速尝试的过程中,李鸿钧不断提醒自己的事,他说:「科技时代要很多数位工具,但还是要回到核心: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如何创造新价值?」
疫情期间,他们就观察,不少顾客不敢出门,会选择外带一个刈包、一碗面,甚至希望服务生能亲送餐点。
对此他们在4月份业绩下滑间,仍破天荒购买10台的Gogoro车辆,进驻台菜餐厅做外送。相较于与外送平台的合作,他们定位这10台车是:平时做服务、疫情做业务。
不少餐饮业者评论,这车队的效益不大,还得考量车子保养、外送员保险等费用,有可能是场亏本生意。但李鸿钧认为,他看中的是服务的价值,对此欣叶聘请资深服务生担任外送员,他们不仅外送餐点,还能帮顾客做配菜服务,宛如是餐饮管家。
面对欣叶的改变,同样正在改造传统餐厅的胡须张董事长张永昌肯定其创举,但他也提醒,转变需要发酵时间,这考验的是领导者怎么重新评估策略的成效,又如何在等待过程,给予员工信心。「我常跟Res(李鸿钧的英文名)说,转型就像是卤一锅东坡肉,要耐心给足够的烹煮时间,火候到了,味自美,大火猛烧就是烧焦、不入味,急不得!」
这是欣叶正在学习的功课。回顾这半年,李鸿钧认为,这是欣叶难得的契机点,「我们期待做百年品牌,现在才40多年,还有60多年耶……,我们要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现在的他,期待带领欣叶翻出全新一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