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严30年专题番外篇 书中自有马赛克

戒严时代新书架上,常常有些地方涂黑撕掉,「客人骂得要死,我说有得看就不错啦。」鸿儒书店老板成业说。

图文/镜周刊

鸿儒堂专营日文进口及翻译书籍,要剪掉书内漫画、日文歌词,书店还要请专家审书,雇人涂撕。有一回,员工少画一行,警总人员查到漏网之鱼,黄成业拿黑笔一画,「这样总行了吧。」才保下这高价的进口书。

政府不是笨蛋。」黄成业说,即使题材敏感,只要研究者单位向警总申请,书店依然能「特许」进口禁书,只是书店要在扉页盖章,以示负责。书店在戒严时代好比八大行业风险重重,黄成业回忆:「三省书店进口柴可夫斯基的传记,就被抓去问话。」俄国文化不能入侵自由中国,但就连音乐家传记也受牵连。

蒋介石条目要涂黑,因为我们的政府绝不承认「逃亡来台湾」,「蒙古人民共和国」要涂掉,因为中华民国地图仍是秋海棠摄影集若是露点,当然也比照办理,摄影同好都难以接受。黄成业说:「日语辞典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涂掉。」当全世界都承认了「那个中国」,台湾却坚守阿Q精神,涂掉就等于不存在。睁眼说瞎话,戒严时代的马赛克无所不在。

解严30年了,有没有职业病?黄老板笑得灿烂,说你看这个书名有「台湾」、「现代史」、「武术」,以前全不能进。黄成业出生那年戒严,38岁解严,如今68岁的他,依然守着三度迁址的书店,他笑呵呵说,北门重见天日,他也要替刚搬家的书店招牌挪位置,让读者一眼就见到。

黄成业,68岁,鸿儒堂书店老板。

更多镜周刊报导【解严30年专题】不只18禁 你所不知道戒严日常【解严30年专题番外篇噤声的年代【解严30年专题番外篇】金门战地前线的两则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