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BBC百大女性 台湾女孩用布卫生棉翻转尼泊尔妇女命运
图、文/今周刊
一个台湾女生,竟让尼泊尔的农夫从不懂月经为何物,到揪友团购「布卫生棉」当伴手礼,这是 「棉乐悦事」创办人林念慈做到的成绩。推广正向月事运动、提供就业机会,对她来说,爱不只是爱自己,更是要爱别人。
林老医师10多年前去世,他的「博爱诊所」也因此停摆沉寂了好些日子。不过林家女人却没想让父亲的店继续荒废下去,她们前年把林云钿医师开的中医院改造成一间铺子,三妹林琳和母亲平时就在那儿顾着。姊妹们用爷爷的名字「林本立」做命名典故,借「以自然为本,立足于大地」的意思,在这40年的老房里卖起友善环境的商品,兼作心灵工作坊。开张大吉,「博爱诊所」更名做「本立自然良品」,又起了炉灶。
铺子前院始终敞开着,正对店前小巷,院子里头边墙的角落常搁了些杂材,有长短不一竹杆子、枯树枝,也有漂流木,其他地方则随意摆着些新鲜生长着的绿色植物。二妹林秀苹是金工艺术家,同时也创作大型艺术品,今年她们办了第三波「我的子宫,我的大地母亲」艺术计划,主题是「回巢」,有些竹子、木头就是她与艺术家们制作那些巨型装置的材料。
大姊林念慈这几天则刚从尼泊尔回到台湾,前阵子,她也去帮着二妹扛了几捆竹子。林念慈一年中半载都待在国外,不过她每年还是会找几个月回到老家,难得无事,她怀里抱着个小男孩,边在院中一株挺高的玉兰树旁闲晃着,边低声在孩子耳朵旁说话,不知在呢喃些什么。
亚热带冬天若有似无的冷风细细地吹着,玉兰树上悬挂着的西藏五色旗摇晃了开来,女人、孩子和树结构成的冬景,看起来却没点年末的凄苦。孩子是三妹生的,林念慈也想生孩子,但还没到时候,不过她浑身还是散发出一种属于母亲的,那种既润且温的气息。
「我爸常出去抱那棵玉兰树,跟树的能量连结。」她聊到那些树,坐在店里的沙发椅上轻笑,「在我尼泊尔的工坊旁也有两棵树,是数百年的菩提跟喜马拉雅樱花树。我有时候会散散步,走20分钟,就会见到菩提,再走20分钟,就会见到樱花树。坐在树下发呆,就会得到安抚的力量。」林念慈穿着宽松的针织毛衣,颜色很淡,脂粉未施。林家女人有种共通的气质,都清清淡淡地,像棉麻织成的大地色系布料,也像是自然而然蔓生出来的东西,没什么人工的成分。
今年10月,林念慈被选进「BBC百大女性」。她是第一位被选入这榜上的台湾籍女生,所以很快就成了媒体上的焦点,这个35岁的女人在尼泊尔做的事,也因此广为人知。林念慈是「Dharti Mata」工坊(棉乐悦事)的创办人,「Dharti Mata」在尼泊尔文、梵文里的意思是「大地母亲」。2013年,她在喜马拉雅山边的「璞园农场」创立了这间「棉乐悦事工坊」,开始在尼泊尔推广「布卫生棉」的使用及环保正向月事运动,并透过村落妇女的手作,提供女性就业机会。
林家女人的铺子里,也处处摆着她从尼泊尔带回来的「布卫生棉」。植物染的手织布上印有各种尼泊尔传统印花,这些都是工坊女人们车织出来的结晶。
有人说,林念慈在进行的工作是一场「温柔革命」;「百大女性」的光环也赋予她「女权运动者」这种极具「目标性」、「策略性」的战斗色彩。然而就像那些布卫生棉,林念慈的革命毕竟不是切.格瓦拉式的革命,她不是在战斗,也不是在抵抗。 (阅读全文…)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性犯罪无所不在 「打破沉默者」获选《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女性的职场悲歌!单身、已婚各有困境,妳该怎么面对? 黄永松的《汉声》人生 用一根线拉动一整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