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丰/别笑叶毓兰炸口罩 「布口罩」才能解决口罩之乱
● 蓝弋丰/台大医学系毕业,从事翻译、图文创作、业余历史研究,以及产业研究,主要关注生医、能源,以及内容产业。现任台湾民众党顾问。
蒸口罩解决口罩之乱?该还布口罩一个公道了!「口罩之乱」发展到越来越离奇的剧本,先前大众无头苍蝇般乱抢口罩时,有人突发奇想把一次性医材拿来「消毒」重复使用的鬼点子,于是「开发」出电锅加热消毒口罩的手段。
当时政府原本预期不可,食药署称这样做会破坏口罩结构,不料「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改口,称经过「实验验证」后,发现原来是可以的,指挥中心与政务委员还带头示范电锅蒸口罩,此一与先前矛盾讯息传出,民众哗然。
叶毓兰示范 加热口罩有危险性
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叶毓兰马上亲自示范,政府竟然带头示范这个瞎招有多危险,她拿气炸锅去「炸」口罩当场起火冒烟。
消息传出后,叶毓兰被舆论砲轰得体无完肤,悲愤称「我不是白痴」。叶毓兰的行为是不是白痴,自有公论,但是她的示范,显示政府此一宣导绝对有问题,因为全台湾基本理化常识缺乏,程度等同叶毓兰的人民绝对不在少数。
抛开蓝绿政治眼光,实事求是的思考:别忘了叶毓兰可是北一女毕业,还念到博士。如果叶毓兰都会犯这种毛病,那么全台湾会搞出同样状况的台湾人有多少?就算只有1%,也是23万人,其中难道不会有人因而酿成严重火灾?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叶毓兰是否「我不是白痴」,我们还真的要感谢叶毓兰,多亏她赶紧做了这个示范,丢脸到全台湾,让全台湾原本可能会做出一样事情的人,现在都不会去做了。
幸好总统蔡英文并不跟随这场闹剧,称「我不会蒸口罩,但我会很珍惜手上有的口罩」。只能说,总统是对的!不要去学搞电锅蒸口罩这种瞎点子。
指挥中心称,经过「实验验证」后可行。试问:何谓实验验证?若要实地验证「电锅蒸口罩的防疫效果」,必须要做的实验如下:
一、把口罩先涂上确定有活性的冠状病毒,拿去蒸过后,去让人接触,看会不会感染。(测试电锅干蒸消毒的效力)
二、把口罩蒸过后,让确诊的病患戴上,对着健康人咳嗽,看会不会感染。以及,让健康人带上,让确诊病患对着他咳嗽,看会不会感染。(测试所谓「口罩的结构」是否还具有阻挡病毒的能力?)
请问,防疫关头,有人会去做这种找死实验吗?我想全台湾人一定都相信,政府没有这么「我不是白痴」到会去做这样的实验。
外科口罩「一次性」用途 不宜重复加热
所以,所谓的「实验」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食药署是对的──「先前」是对的──加热外科口罩,的确应该是会破坏口罩的构造。
外科口罩的三层材质分别是:内层贴脸层由聚丙烯与聚乙烯混合,中层过滤层为聚丙烯材质,表层防水层也是聚丙烯。
一般商用聚丙烯融点为摄氏160度,这也就是为何许多民众用电锅蒸口罩,接触到电锅壁,口罩悲惨的融成一滩的原因,因为电锅壁就是摄氏160度。
没有碰到电锅壁,蒸完了外表上看来没问题,难道就是好的口罩吗?聚丙烯是一种热塑性材质,所谓「热塑性」,就是像宝特瓶一样,遇热会软化变形。
聚丙烯因为是安全的食品容器用塑胶,常用来作为各种食品容器,许多家庭主妇常发现,不小心把容器放到离热源太近,容器的表面就会明显变成融化状,有这种灾难回忆的家庭主妇都会想到,那口罩纤维岂不是也会发生一样的事?这就是之前食药署警告「口罩结构可能破坏」的原因(那为何现在又要改口呢?后述。)
更别说,外科口罩是因应医疗场所的高风险环境,设计上原本就是「一次性」使用,结构、材质、成本、耐用性上通通都是以「一次性」为原则设计制造的,原本就不能重复使用。
戴过外科口罩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例如外表的防水层,其实很薄相当脆弱,戴一整天就常常部分磨损了,尤其是如今为了赶工,使用者发现口罩还有进一步普遍变薄的现象,更容易损耗。
食药署很清楚 抛弃式口罩不能重复使用
过去医界曾经爆发将一次性使用的手术耗材重复消毒使用,被视为严重弊案,这不仅是因为本该用过就抛弃的医材重复给其他人使用,有交叉感染危险,更因为一次性医材根本没有耐用性设计,重复使用会产生各种瑕疵危害病人。
外科口罩也一样,根本就不该拿来重复使用,即使食药署示范蒸口罩,也还要提示只能重复用 3~5 次,这就表示食药署其实心中很清楚:一次性抛弃式口罩是不能重复用的。
挡自己的飞沫 「布口罩」比外科口罩好
食药署当然不是故意要坑骗国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食药署不敢告诉国人的真相:戴口罩从来都不是为了「防护自己」,戴口罩最有效的作用,其实是把自己说话、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扩散范围缩到最小,而「防护别人」。
这个防护别人的作用,不要说「口罩结构可能破坏」或是表面防水层磨损的口罩,就是根本不要用外科口罩,只用「一般布口罩」就好,也一样有效(事实上布口罩更有效,后述)。
食药署心知「口罩结构可能破坏」根本是假议题,自然敢于推翻先前的说法。
电锅蒸口罩示范,让许多即使是一贯亲绿的知识分子都觉得逻辑不通,心生质疑:口罩如果真的拦截了病毒,应该一回家就丢弃,而非大费周章还拿来蒸,过程中手都不知道摸到污染物几次了。
毒物专家颜宗海医师委婉的说:「口罩上可能沾有污染物,利用同一个电锅蒸食物......怪怪的」,有这样怀疑的学者与一般民众也不少,前师范大学校长黄光彩也质疑:「你会用医院使用的器具,去跟做吃的食物一起用吗?」
这个逻辑矛盾,其实也同样,并非食药署故意坑骗人民,而是食药署心知:实际上外科口罩从来没有「防护自己」的作用,全民戴口罩真正的功用,是把感染者自己的飞沫挡住,以「防护别人」。感染者反正自己已经感染,所以操作蒸口罩时,碰到自己的污染口罩也无妨。
食药署做出这些矛盾,让人民怀疑、不解的指示,根源在于食药署不敢挑战人民的「防护罩迷信」。
实际上,以美国为首,全世界各国的疾病管制局,自始至终所发表的卫教宣导,几乎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医用口罩在医疗院所有重大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戴「外科口罩」对防疫的效果并没有明显益处。
外科口罩无法过滤病毒 仅N95可以
一般台湾人迷信外科口罩可以「过滤」病毒,实际上真正对病毒有过滤作用的只有N95口罩。
一开始卫福部为了避免人民疯狂抢光N95口罩造成医疗现场危机,所以声称一般人不用戴N95口罩,这决策是正确的。但是,或许为了「取信于民」,却多此一举的宣导一般人要戴外科口罩,还放任媒体炒作,声称什么外科口罩有过滤层,一般布口罩没有,所以一定要戴外科口罩,布口罩就是不行。
其结果,台湾人听信之后,对「外科」、「医用」两字听了就感到安心,把外科口罩当成安抚奶嘴疯抢,造成至今未解的「口罩之乱」。
许多台湾人还疯狂转贴各国实验,有人在身边打个喷嚏,飞沫会如何飘的整个房间都是,以此自己吓自己,死命认定一定要戴外科口罩来「过滤」,却没有多思考:「听到有人打喷嚏的时候,正常人会大口吸气,还是闭气掩鼻呢?」
实际上,吸入飞沬的机率小之又小,倒是飞沫喷了一身,手摸的到处都是,回到家衣服一丢沾的家里到处都是......「接触」才是传染的大宗,外科口罩的过滤层,又何德何能挡得住拿手摸脸呢?
▲「接触传染」为感染新冠肺炎大宗,但外科口罩的过滤层挡不了拿手摸脸。(示意图/123RF)
国外实验:「布口罩」拦截力高于外科口罩
那么,到底外科口罩有没有「过滤」病毒的作用?这个问题还是要看实地的实验结果。
韩国研究团队于4月6日发表最新研究论文,根据2009年对流感的类似研究,研究「确诊感染的冠状病毒患者,戴各种口罩,或不戴口罩,面前20公分处的病毒量比较」。
很多台湾人不解为何是实验让患者戴口罩,而不是实验让健康的人戴口罩看「过滤」能力,其实该实验和先前流感实验之所以是这样做,就是因为国际常识就是戴口罩「防护别人」,根本连考虑都不考虑「防护自己」这种安抚奶嘴式迷信。
实验结果,以病毒量最大的病人来说,「没戴口罩」咳嗽,面前20公分处的病毒量是3.23 (单位为每毫升病毒量对数值);戴「外科口罩」则为3.26;戴「棉布口罩」为2.27,其他病人的状况大多类似。戴外科口罩与不戴差不多,戴棉布口罩病毒量略为较少。(资料来源请点连结)
▲ 研究显示,布口罩拦截力高于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几乎等于没戴。(图/谭艾珍提供)
研究团队的结论是:有没有戴口罩没有明显差别。不过,这是因为此研究测量面前20公分,咳嗽时会把口罩往前吹,许多飞沫会从口罩侧边漏出,因此面前20公分处当然还会有大量飞沫。若研究团队测量较远处,想必会发现有无戴口罩会有差别。
另有其他实验表示,口罩能有效挡下配戴者讲话时喷出的飞沫。
但对外科口罩迷信来说,这个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布口罩比外科口罩有效,外科口罩几乎等于没戴。也就是说,不论从「侧边漏气」的部分,就是「正面」也没能挡住任何飞沫。所谓「过滤层」与外层防水层,都根本没能挡住气流携带冲出的飞沫,反倒是棉布口罩的病毒量明显的少一截。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布口罩纯粹的厚度,比起薄的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所谓「过滤层」拦截力要高。何况,接触水本身就会让过滤层的静电层失效。
外科口罩迷信 成为口罩外交拦阻
外科口罩的过滤层,是设计来过滤手术时,电刀产生的油烟微粒等等,本来就不是设计来拦截飞沫。毕竟,哪个病人会在手术中打喷嚏?
就在台湾示范蒸口罩的时候,美国医疗总监则是强调一般人可用布口罩,若缺货,还可自制简易布口罩。美国医疗总监亲自上场示范,把一般的毛巾、手巾、短袖上衣,折叠后两端绑上橡皮筋,就是好用的布口罩了。
美国这样的宣导,也是为了「全民戴口罩」做准备,一般人全面戴上布口罩,是相当有效的防疫做法,但部分台湾人却嘲笑「土制布口罩」,自认电锅蒸一次抛弃性口罩比美国还高明,浑然不觉这跟中共大跃进时期「超英赶美」的精神没什么两样。
外科口罩迷信如今已经开始对政府的防疫与国际外交措施产生严重阻碍,指挥中心让陈时中戴上口罩,显然与美国思考相同,是为了之后「全民戴口罩」做准备,却担心人民迷信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导致口罩不足,才出此下策,带头蒸口罩。
外交方面,政府想利用台湾的制造实力,在疫情中打好国际外交战,却害怕人民觉得「安抚奶嘴被抢」反弹,结果民进党团书记长钟佳滨还要发起「我够用、支援你」运动,要民众「每14天省下一半的口罩量」来捐给盟邦,听在人民耳中非常刺耳,结果正确的外交运作却在国内遇到阻力。
推广布口罩 有助口罩外交、减少垃圾
釜底抽薪之道,就是乖乖承认:一般人民根本不需要戴外科口罩,只需要准备布口罩。
外科口罩就是专供医疗院所中医护人员一次性抛弃、随时用过就丢用的;一般人民使用可重复性利用的布口罩,准备三个,每天回家后,用漂白水洗过晾干,轮替使用,就能用到天长地久。根本不需要人人大排长龙抢口罩,搞什么几天几片还「实名制」。
政府可放心推动「全民戴口罩」也不用担心口罩不足,外科口罩放心拿去援外,人民也不会恐慌抗议;人民想戴什么豹纹的,还是至自创的文创口罩,都可自制自便。
更不会造成用过口罩垃圾满天飞,台湾政府为了一只吸管插到海龟鼻子就要禁塑胶吸管,如今一次性口罩已经飘的全球海域到处都是,材质主要是聚丙烯,也是塑胶的一种,哪天海龟被口罩摀鼻子,又要怎么说呢?
热门点阅》
► 「口罩重复使用」是大忌!干蒸口罩无显著杀菌效果
► 医师:危机至少10天才解除,清明后我开始戴N95上班
► 何志伟/现在换我们守护时中,部长已连续工作八十多天,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 新冠肺炎恐致「菜瓜布肺」当你倦怠、慢性咳嗽、呼吸困难 小心是「肺纤维化」!
►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 本文获作者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