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掀起尼采购书潮 先看懂入门文再进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YouTube「老高与小茉 Mr & Mrs Gao」日前发布影片谈论尼采与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引起网友热议,但他的论点却被说错误百出。(图/翻摄自YouTube「老高与小茉 Mr & Mrs Gao」)

记者洪菱鞠/综合报导

拥有372万粉丝的YouTuber「老高」,日前发布一支影片《鸡,如果世界是一直循环的》谈论尼采,以及他的重要思想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网路上引发热议,也顺势带动这本书在短时间内冲进网路书店即时榜第一名,掀起尼采购书热潮,被业界人士形容是「今年出版界的第一个销售奇迹」,该影片目前也已累积近250万观看次数。不过有哲学研究者却认为老高的尼采论点错误百出,究竟尼采哲学到底在说什么,不妨看看浅显易懂的入门文摘

精选书摘作者/游淙祺摘自/《信不信由你──从哲学看宗教

尼采曾经说:「上帝已死」。这句话不是对事实作描述,仿佛所有人都不再相信上帝存在,毕竟在当前的西方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保守派人士坚持着传统基督宗教的理念与想法,固守传统的教义,而非西方世界对基督宗教的热衷也未曾稍歇。

其次,尼采这句话也不是预言将来的历史发展趋势,仿佛终有一天不再有人会相信上帝是存在的。毋宁说,尼采表达出了他对当时所处文化的一项观察,以及他对他的文化背后的根本价值观进行诊断。他所要表达的是,西方人向来倚重的根本价值,那个超越感官世界的永恒理念或是天国来世都逐渐在丧失它的影响力。

尼采故意借用一个疯子的口中说出这项讯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不会相信疯子所讲的话,但吊诡的是,这个事实已经悄悄地降临在每个人的周围,而大部分的人却仍然浑然不知。放在哲学的脉络来看,尼采认为作为知识对象与作为形上学基础的上帝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句话标示着形上学的终结,因为作为形上学最后的根源上帝,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尼采用这句话总括在思想领域的上帝应该被划下句点

▲老高的影片意外掀起尼采购书热潮。(图/翻摄自YouTube「老高与小茉 Mr & Mrs Gao」)

1、重估一切价值尼采的哲学可以用「重估一切价值」(或是翻转一切价值)这个角度去理解;「重估」在此除了有改变的意思外,还有翻转之意,它具有破坏性建设性方面;尼采对于传统哲学的破坏部分,可分两点来谈:(1)传统上都以为世界存在着客观的事实结构,也就是有客观真理的存在,但是尼采主张这世界根本没有客观真理存在。(2)传统上也都以为世界存在着客观道德秩序,因此善恶分明,这点同样受到尼采的否认。

尼采一方面否定在知识上有客观的真理存在,另一方面则认为根本没有客观的道德秩序。他认为客观知识和客观道德秩序都是人类自己建构出来的,不是原本就是如此。尼采否定了知识与信仰上有客观依据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尼采被称为「虚无主义」的主要原因。

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跟他的「上帝已死」主张息息相关。传统上人们习惯将上帝当作解答各式各样问题的最后根据,尼采认为让上帝来提供解答等于是教人不要思考问题,而基督徒否定现世将希望寄托于来世的想法,则被尼采批评是一种逃避主义。为了肯定现世与生命,尼采于是必须否定上帝。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或是上帝死亡是十九世纪在欧洲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人们逐渐不再能够从传统的基督宗教或是形上学得到最终的价值根源,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到迷惘,已经是一般人无可逃避的命运。但是就在一神论的信仰不再具有支配性的宰制地位,当世界不再只是如传统形上学所认为的表面现象时,多元的思维模式(所谓的价值上的多元主义或是多神论)却也悄然降临,而我们平常所处的世界也重新获得「真实世界」的称号。

对于尼采来说,我们就是活在这样的真实世界当中,不必再假借宗教的彼岸或是知识上的客观真理来否定它或是伪装它,因此除了勇于面对它,我们别无选择。能够鼓起勇气这么做的人就是尼采眼中的超人

2、超人与永恒回归「超人」(Übermensch)与「永恒回归」(die ewige Wiederkehr)这两个概念可算是尼采思想具有建设性的部分。

尼采的超人并非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任何一个人,例如凯撒或拿破仑等英雄,超人指的是「热情、冷静并除去太过人性化的样子。」尼采呼吁我们毁掉自己,以便能超升自己。这种毁坏和超升的机制就是「追求力量意志」(一般翻译为「权力意志」),就是「自我的超越与提升」,也就是所有有生命之物都在追求超越自己。但此超越是不肯定「超越者」的超越活动。换言之,就人而言,我们要做的乃是成为「超越自己的人」。超人肯定自己生活有限性之中,因此也身处于时间的流程之中,但他仍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就「超人」而言,尼采指出,我们只有毁掉「纯粹的人」这种东西,才会进化为更高级的东西。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本来是怎样的人,而在于通过努力以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人要上进,就必须摆脱掉我们自己身上那种软弱无力「人性的、太人性的」东西。

就「永恒回归」而言。尼采指出,生命的真实面貌乃是「不断的回到原点」,而非一直朝向未来,也就是说尼采否定近代乐观的无限进步论。这论点是尼采所一再强调,但也是最难了解的。尼采把许多概念都当作虚构的,但是对于「永恒回归」这个概念却不这么认为。

为何尼采认为这个说法这么重要?在他看来,我们的生命历程不断的有开始,有结束,仿佛缺乏最后的目的或归宿,尼采认为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宿命,但他不认为我们因此就该意志消沉,反而是我们应该认真地表现出追求力量的意志,表现出超人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们将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反而只是因为过程自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好比听歌剧的经验,人们在乎的不是听完之后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是当下对于美妙音质的享受。

人们应该珍惜努力本身的可贵,即使我们必须无数次以相同的方式去行动或存在,而不应该一厢情愿的渴望成为另一个样子,一味的想到达永恒的天堂或是不变的形上世界。

尼采排除了另一种或不一样生活的可能性,比如说天堂中或地狱中的生活。提出「永恒回归」这项观念就是要取代那种相信有另一种生活的看法。尼采所强调的是,「此生就是你的永恒之生」。尼采将我们从形上彼岸的永恒世界(例如天国)带回到现实的此岸(也就是这个世界)来。宗教如果具有意义的话,它也不能要我们脱离所在的生活世界而空谈彼岸的。

尼采的宗教观可以说为近代哲学有关上帝存在问题的讨论划上句点。向来作为传统宗教哲学核心的「上帝存在」问题,经过十八及十九世纪从休姆到尼采等人的批判之后,已经慢慢退出舞台了。二十世纪宗教哲学所专注的焦点转移到了其他方面去,「宗教现象」、「宗教语言」、「宗教象征符号」以及「宗教多元现象」等主题变成了探讨的对象。

★本文经三民书局授权提供,摘自《信不信由你──从哲学看宗教》